承德举办珍贵的避暑山庄外八庙“拓片·佛画文化展”,非常值得一看
9月22日上午,承德市文物局主办的“拓片·佛画文化展”在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上正式开展。
碑刻是承德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楼台殿阁一样,是清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录,三百多年来,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很多建筑被毁,但碑刻基本都保存下来,所以,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碑刻,内容更全面。
这次展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以及位于滦河的穹览寺等地碑刻拓片55幅、佛画10幅。拓片全面展示了承德避暑山庄建造过程,文字内容涵盖了清朝鼎盛时期民族融合的重大历史事件,康熙、乾隆等帝王的诗词文章,恢宏大气,书法造诣高超,尽显王者风范,千万不要错过。
康熙皇帝穹览寺碑刻
清朝皇帝,每有大事,必以碑刻记之。
穹览寺,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早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展出中最早的碑刻。康熙皇帝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大臣们为他修建了这座庙宇。
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碑记:
... ...
今四海为一,八表同风。自京北至万里,如家人父子,岂有他术哉,以诚而已。今臣下归福于朕,朕曰:天下皆福,朕之福也,先忧后乐,朕之职也。所愿者,年丰岁稔,烟尘永息,余之念兹在兹之意足矣!无以妄求,佛有所之,自有保护。
康熙四十三年岁次甲申秋八月中秋日
康熙皇帝《御制溥仁寺碑文》
十年以后,康熙皇帝六十岁生日的时候,“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垦,愿建刹宇,为朕祝厘”。
在这个碑刻里,有著名的“蒙古部族,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的论断。
康熙皇帝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妥善的处理各民族的关系,为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同展出的还有康熙皇帝御笔的《敕赐琳宵观碑》,非常珍贵,难得一见。
作为满族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主动地接受汉文化,他的诗画书法音乐造诣都非常高,“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即朕清字亦素敏速,从无错误。”
乾隆御笔《普陀宗乘之庙碑记》
在清朝皇帝中,乾隆皇帝来承德避暑山庄时间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很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乾隆皇帝也毫无例外的以碑刻记之。
这次展出的有《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普乐寺碑记》《文津阁记》《城隍庙碑》《关帝庙碑》《永佑寺碑文》《避暑山庄后序》以及避暑山庄里大家熟悉的《绿毯八韵碑》《古栎歌碑》等乾隆皇帝的诗句拓片。
可以说,这次展出的承德碑拓最全,最珍贵。
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后序碑》里说:六十余年蕴于深衷者,不可以不明白宣示,以自戒己者,戒我后人耳。
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不是贪图享乐,而是“诘戎绥遐、崇朴爱物”,这才是真正的意义。
乾隆御笔《须弥福寿之庙碑》
普乐寺碑记
乾隆皇帝《文津阁记》
金石补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金石,是指古代铜器和碑刻。朝代可替,碑刻犹存,碑刻是记录历史的最好的文字。
拓片则是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因为碑刻历史悠久,很多都漫漶不清,所以,清晰可辨的拓片非常难得,成为人们收藏的热门。
中国的金石学始于东周,初兴于宋朝,到了清代金石学进入鼎盛时期。大家都熟悉的清代学者罗振玉、王国维、叶昌炽、康有为、梁启超等皆以富藏金石拓本,称雄学界。
近两年来,承德市文物局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走出去,请进来,与北京、杭州等地合作,组织了“一园南北 三狮竞秀”狮子林主题联展、 天堂苏州百园之城赏石盆景艺术展、邀请蒙曼解读避暑山庄外八庙、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开展古钟表修复等多项活动,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技艺传人到避暑山庄博物馆开展馆藏钟表合作性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