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皇帝吃葱都用针雕花鸟鱼虫,为什么道光连一碗面片汤都喝不上

1.

大清皇帝都是有理想、有志向的人,但道光皇帝除了自身能力差以外,实在也还是点儿背,到他做皇帝的时候,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人们常说,点儿背不能怨社会,所有人的失败,根子还都在自己身上。

发展环境再不好,能比得上开国皇帝的金戈铁马辛苦吗?

他即位时已经39岁了,从政环境再差,能比康熙8岁即位时鳌拜专权环境差吗?

所以,遇到问题,所有的查摆原因,都是寻找推脱的借口。

按照台湾作家高阳的说法,宣宗是个好皇帝,但在清朝所有皇帝中,他的资质最差,也就是说基本素质不行。

可也就是这位资质最差的皇子旻宁,十岁的时候在热河张三营因为箭术好而得到乾隆皇帝赏赐的黄马褂,打下了隔代立储的基础。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他又以鸟枪击毙两贼。嘉庆帝很高兴,封他为和硕智亲王,其御枪也被赐名为“威烈”。

此后,旻宁备受嘉庆帝器重,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

这样的皇子能不得到皇帝的喜欢吗?所以,早在嘉庆四年,就被秘密立储。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亲赴热河秋狝,皇长子旻宁跟随父皇前往。

不想嘉庆帝在承德病重,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禧恩、和世泰等人当众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嘉庆四年的时候的诏书,立旻宁为皇太子。

嘉庆皇帝驾崩后,当日就护送嘉庆帝的灵柩回北京。

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是为清宣宗道光皇帝。

2.

道光皇帝厉行节俭,提倡节约治国,他自己不奢侈浪费,穿衣吃饭都和普通百姓差不多。

史料里有很多关于他节俭的记载。

野史记载:宣宗御宇三十年,服用之俭,为史册所罕见。所服套裤,当膝处穿破,辄令所司缀一圆绸,俗所云“打掌”是也。于是,大臣们争相仿效,都在膝盖上打一块绸子的补丁。

一天,召见军机大臣,曹文正跪在他跟前,就问:曹爱卿,你的套裤也打补丁吗?

曹文正回答说:做新裤子的太费钱,所以我们都打补丁。

宣宗又问:汝打掌须银几何?

曹文正有些惊讶,说:须用钱三钱。

宣宗说:你们外面做东西太便宜了,内府补这个补丁需要五两银子。

购买好几条裤子的了。

3

可再节俭的人,也有自己想吃一口东西的时候。

一天,道光皇帝令御膳房给他做一碗面片汤。

传旨下去,皇帝要吃面片汤一碗。

过了一会,内务府奏报:

奏请万岁,您要想吃面片汤,需要成立一座御膳房,专门来做这个面片汤。需要有总监、质量监督等管理人员若干,需要有采买白面的人、和面的人、灶工等厨役若干人、共计需银数千两,而且还要有正式编制和相应的行政级别。

道光一听,口吐脏字:

靠!前门外有一家饭馆的面片汤就很好吃,一碗只要四十文钱,可以派太监去买呀!

不要事事都亲力亲为,不都说可以走服务外包吗?

传旨:去前门外饭馆买回一碗面片汤来。

又过了很久,内监来奏:

那家饭馆已经关闭很多年了。

道光无奈,说: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费一钱。

不,这是费钱的事吗?!

4.

民以食为天,吃饭从来就是天大的事。

好的皇帝都是把老百姓能吃上饭当成天大的事。

班固说:“王者食所以有乐何?食天下之太平富积之饶也”,

意思是说,百姓的幸福才是皇帝最大的幸福,而不是后来人们说的,皇帝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如果天下饥荒,饿殍满路,帝王就应当有撤馔之举,以显示与天下同心、体谅民情。

康熙皇帝每次遇到大的灾荒,有老百姓吃不上饭时,就减少自己吃饭的次数,让身边的大臣们也着急。

皇帝吃饭是政治,所以,古代君主的膳食及烹饪,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对于“重视”这件事,古今同理,就是给予足够的级别。

先秦的时候,君主的厨师就已经被列为职官,“宰”,顾名思义,杀猪宰羊,就是与庖厨有关,后来就成了皇帝的辅臣。

近几年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你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

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给领导管伙房的人。(还有经常和领导一起吃饭的人)

5.

伊尹被称为中华厨祖。

最早就是商汤的“宰”,司马迁说话其实挺狠的,他说伊尹扛着鼎(锅),端着俎(菜板子),用美味让商汤心悦。(这得多累呀)

然后向汤讲述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

宰后面加了一个相字,宰相就不用再御膳房里忙活了,御厨中的首领就是膳夫、庖人、食医、内饗、外饗、笾人、醢人等。秦汉时期御厨的首领叫大官令,下有大官丞,庖人长、丞,大官献食丞,汤官令、丞。

从北齐开始,负责宫廷饮食的机构为光禄寺,下面分太官署、珍馐署、良酝署、掌醢署等,光禄寺最高长官是光禄寺卿,正三品,和大家都熟悉的主管审判的大理寺卿同一个级别,沿至清代。

所以,过去人们说的宰相门前七品官,何止七品呀!

隋唐的时候,又开辟了第二个御膳机构——殿中省尚食局,负责皇帝日常膳食的殿中省尚食局,长官为奉御,督办御膳,保障遵守春肝、夏心、秋肺、冬肾的食禁。呈给皇帝的食物,由奉御先尝。

清代还在制度上规定了皇帝每天供应的饮食供应,每日的膳食原料有: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二只,鸡五只,鸭三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共十九斤,大萝卜、水萝卜、胡萝卜共六十斤、包瓜、冬瓜各一斤,苤蓝、干闭蕹菜各五斤,葱六斤,玉泉酒四两,酱、清酱各三斤、醋二斤,牛乳一百斤,玉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叶十五斤。

这么多材料,唯一缺的就是白面。

所以,皇帝想吃面片汤,有点难。

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呦!

6.

由大乱走向大治,再由大治走向大乱,中国历史一直在翻烧饼。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道理谁都懂,可做起来就费劲。

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是说朱元璋的由俭入奢的过程,地位不一样了,口味也提高,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整个明朝的御膳从形式到内容都格外讲究。

故宫出版社编了一本《故宫满汉全席日历》,里面记载了明宫精馔。

《宫延睹记》云:每进一味,有黄绢一端罩之,盒盖上,用小曲柄黄伞一把,金铃数十,太监顶之而进,摇曳有声,防鸟雀之污也。至上前跪,随用领巾藏起口鼻,以虞出息之不谨。

这是普通宴席的上菜模式。

《鼎盛王朝》里上演的满汉全席传菜,可参照。

明朝还有一种专门供皇帝、后妃享用的精馔。嘉靖朝的时候,有一位闵姓宫人曾向族人讲述宫中宠妃筹备精馔的事,她负责的是切葱。

人说,你切葱不是太简单了吗?你还能切出花来呀,葱花。

她还真的给切出花来了,她切葱不是用菜刀,是用针。

她能用针把葱镂雕成人物花鸟,别具逸致。

7.

同样是皇帝,嘉靖皇帝吃葱都能吃出花来,而道光皇帝为什么连面片汤都吃不到呢?

清史专家王树卿多年进行清宫史研究,他在写咸丰皇帝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

与明代皇帝不同,清代皇帝大多都是希望有所作为的,除光绪帝没有实权,宣统帝年幼,剩下的只有同治帝较差。

所以,嘉靖帝和道光皇帝不能比。

吃葱,有酱不就行了吗?干嘛还要镂雕成人物花鸟呢?

终于,把李自成逼反了,最后迎来了大清,这是自己作。

道光皇帝吃不上面片汤的问题也是出在他自己身上,导致宫内御厨人等合伙欺负他。

资质太差而管的事情又多,很多事情就会鞭长莫及。

高阳在写道光皇帝的时候,这样说:

宣宗新政,一心一意想整饬吏治,但志大才疏,军机又不得力;每天面对着一大堆奏折,看都看不完,更遑论裁决,因而颇以为苦。

这个时候,他所重用的曹振镛献策:

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奏章,皇上毋庸遍览,但择其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意者。

道光皇帝还真就听了这个馊主意,以后奏章中凡是有小错误的,必严斥罚俸降革,中外震悚。以至于后来晚清将亡,政府者还尚循斯辄。

从此,中国官场上形成了报喜不报忧,流毒至今。

8.

凡事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可规矩固化,就会呆板,很多人为了避免受罚,都要循规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于是,皇帝想吃面片汤,食谱里没有,太监们就要想办法,重新申请部门吧,面片汤部,设立若干个部主任,明确职责,做好皇帝想吃的面片汤。

去外面买一碗?

谁去?得设立一个岗位吧?!叫买面片汤主任?

关键是有风险,

面汤咸了怎么办?

面汤凉了怎么办?

面片宽了怎么办?

面片窄了怎么办?

... ...

谁知道小心眼的皇帝什么时候发怒。

所以,死太监们回来报给皇帝:前门外面馆拆迁了。

太监来了,谁敢不拆呀?!

吃面片汤,等着吧。

华燕检测感谢您关注  老羊铲史

验车到华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开发区东西营(鸡冠山地质博物馆对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