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山水绘画技法详解1
浅绛山水绘画技法详解1
山水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最具有感染力的绘画形式之一。古往今来,山水画的种类也有不少,其中浅绛山水画便是其中的一种。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工艺绘画中亦见。
浅绛山水画的基本画法与分类有哪些呢?
1、特点
浅绛山水,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画法特点是素雅清淡,明快透澈。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山水画作品《溪山积翠图》
2、笔墨技法
笔墨的勾、皴、染、点、擦:“勾”是勾出物体的轮廓线;“皴”是用长短宽窄不同的笔触表达物体的明暗和空间;“染”是用淡墨烘染;“点”是点苔。点染可以增加景物的苍茫气氛,也可以加强画面景物深浅远近的对比,使之层次分明、丰富、生动。用墨方法可分为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焦墨法等,这几种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
(1)泼墨加赭的浅绛山水画法是诸多画家常用之法,行笔需大胆,不提笔,不死板,也可重笔,注意留有飞白以及随形的变化。破墨法是指在原有墨色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第二遍墨,分干破和湿破二种。
(2)积墨法,此法大半都是在泼墨、淡墨上进行的,方法灵活,若画第一遍不足,则可再画,最后还可用焦墨、宿墨积之。
总之,用笔、用墨的方法要结合起来使用,使画面有灵动感。笔墨在山水画技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条件,关系着一幅作品的成败,没有好的笔墨,构思再好也难于济事。行笔的穿插交错和疏密聚散,线条粗细和长短曲直,点的大小横竖,笔的力度强弱刚柔、起伏、虚实、顿、戳、揉等以及用墨的浅、深、焦、浓等等变化,都应以所表现的山石凸凹明暗、远近、质感和草丛杂树、石纹等不同对象的特点为依据,诸种笔墨形态及动作方式必须得当。由于表现的特点不同,效果也随之不同。
在练习和创作过程中,逐步理解,逐步熟练,方能步入得心应手,妙趣横生之境。笔墨完成之后(也可与墨色混合使用),用浅赭大面积和小面积的渲染,也可点染,传统浅绛山水画还注意墨和色的对比不宜强烈,画面呈灰色,现代画家根据传统的浅绛法,在技法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认为未尝不可,所以,我们今天学习浅绛山水画的目的,决不是因循守旧,而是通过它能使我们了解传统,再度创新。前面已讲过,浅绛山水画是在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上使用浅赭着色而为之的。所在关键在浅赭和水墨构架的对比应该协调,尽量不要过于强烈,当然绘画本身的意义,不是画家去完成某种形式,而是应造化而生法,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浅绛山水画法获得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