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之辩
今年端午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网络上和朋友圈里的祝福语全是清一色的“端午节安康”,忍不住好奇,问了一位朋友,说是有民俗专家发文称,端午节是祭祀的日子,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有消息说,某知名学府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杨姓的民俗专家。
这是嫌中国专家的名声还不够档次而故意来黑专家的吧?真正的专家从来不会说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只能说“端午节安康”的。比如北大教授张颐武、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杨利慧、中山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宋俊华教授、广府民俗专家饶原生、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遂、中山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的王静波、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倩予等等,这些专家学者都无一例外地认为说“端午节快乐”没有错,并且是符合古意的。
唐玄宗《端午殿宴君臣》诗中写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成为端午快乐的一个实证。唐宋文人还写过许多端午快乐的诗词,其中当然少不了赛龙舟,下面是宋黄公绍《潇湘神》中的两首: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不光快乐,还场面激烈,富有激情。
端午,就是五月五日。端,是开始的意思,五是五月五日,五月是“午”月,故称端午。“午”属阳辰,故又称端阳。这是个因节气而产生的节日,就像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
端午的产生是因为夏至,有说古代夏至和端午是同一天的。按照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夏至是全年最热、最毒的一天,所以五月五日也被称为“恶日”,是一年终最不吉利的日子。孟尝君因为生在这一天差点被父亲扔掉,是母亲偷偷把他留下来的。东晋大将王镇恶生于这天,取名镇恶就是为了压邪。不知道江南七侠的柯镇恶是不是也生于这天。
所以端午这天做的主要事情就是避邪镇恶,喝雄黄酒、挂石菖蒲、系五色绳、雄黄画额、药水沐浴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大味,有些还有毒。白娘子就是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引发后面的风波。
古人凡遇重大时节,必不可少的是祭祀,祭神、祭祖。古代是农业国,靠天吃饭,最希望的是风调雨顺,怕的是洪涝灾害,民间祭神的对象最多的就是河神、龙王爷。最初的祭祀品叫“角黍”,用箬叶(属阴)包裹黍米(属阳),阴阳调和,避邪镇恶。
也就是说,端午节和任何人跳江都没有半毛钱关系,屈原、曹娥在那天跳江、伍子胥在那天被人弃尸江中都只是个巧合。
屈原以前,端午节就存在了,怎么会是为了纪念他?再说,他是楚国贵族,为了楚国而投江,魏晋燕赵齐秦的人会纪念他?还说,闽南、浙江都有清明节吃粽子的风俗,和端午、和屈原有个什么关系?
说到屈原,想起一件事。今天看到一个著名记者的腾讯视频,也是说端午节的,说屈原这名字就取得冤,姓屈。这也太搞笑了,屈原是楚国王室,怎么会姓屈?这是没搞清楚古人姓氏分开的常识,屈原姓芈,屈氏,名平。不知道屈原,还不知道芈八子吗?
真牵扯得上关系的是赛龙舟和伍子胥的死,吴人本就有赛龙舟的风俗,伍子胥死后就被吴人纳入赛龙舟活动中,成为纪念活动。
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是南宋后,山河破碎,有爱国情怀的文人士大夫渲染出来的,后来逐渐被人接受。
现在没有多少人对传统节日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就靠看手机朋友圈吸收一些碎片知识,人云亦云,还四处传播。
除了上面说的对端午节的误解外,还有清明节。
清明节本来是踏青郊游的日子,就是愉快的度假。唐代以前,北方地区从来没有清明祭祖的习俗,就是玩,放风筝、插柳、植树、拔河、荡秋千、斗鸡、蹴鞠、聚餐。现在大理白族的三月三节日就来源于清明节,不是很快乐吗?
清明节后来成为一个祭祖的节日是因为它离真正的祭祀节日寒食节太近了。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那天不能生火,也不能吃熟食。唐玄宗为了省事,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并在一起,延续了下来。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寒食节?
还有所谓的七月七日情人节。
七夕,叫乞巧节,主要是未嫁女子的活动。待字闺中的少女在这天晚上对着月亮穿七孔针,穿过即为得巧;或者放置瓜果在院子里等蜘蛛爬上去结网,或者捉一只蜘蛛在盒子里结网,第二天去看,网结得规整就为得巧。明清时期是白天往水盆里投针,看浮在水面的针在盆底的投影来判断是否得巧。总之是图个好彩头而已。
因为这天是魁星的生日,所以也有未中功名的读书人在这天拜魁星,乞求高中。
之所以和情人节扯上关系,是因为这一天也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聚日子。但整个活动都和男女情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古代男女大防,授受不亲,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出嫁前连未婚夫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哪里有什么情人节?
唯一可以和所谓的情人节牵扯上点关系的是上元节。古代是有宵禁的(除了宋朝),日落天黑后无故不能出门,只有上元节三天里,皇帝与民同乐,金吾不禁,男女都可以出门逛灯会,才有了男女一见钟情趁机约会的机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花间蜂蝶真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描述的就是上元节的浪漫夜晚。
但它仍然不是情人节,中国古代社会不可能出现情人节。
上面说过,凡重大节令,古人都要祭祖,春节、重阳节也都是重要的祭祖节日,难道“春节快乐”“重阳节快乐”就不能说了?
节日祝贺,是表达良好祝愿,除了已经将寒食节包含其中的清明节外,你愿意怎样祝愿亲朋好友就怎样祝愿,没有必须怎样祝愿的规定。
不能说“端午节快乐”的事情在2015年发生后就被批得体无完肤,没想到2019年能甚嚣尘上,这是进步还是退步?
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