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国:看得见的豪横与温柔—读二千年前的“东平王”画像石有感

【东原新语】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故事,就如站在什么山上唱什么山上的歌。

小城二千年前是“东平王”的封地,这是汉朝巩固帝国东方的战略部署。

一切在历史的车轮里灰飞烟灭后,唯有艺术的碎片支离破碎的留着。

一件汉代《出行乐舞》画像石,佐证出汉代某位“东平王”后裔的现世生活:全石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军士出行的场面,战马飞奔,战士执戈,整齐有序,表明军队是一个政权最为坚实的后盾与基石;上层是乐工为权贵歌舞演奏的场景,中间是两位女子击鼓舞蹈,左侧的乐工面戴鬼怪面具,右侧的乐工则戴马首面具,可见对未知世界的敏感与思索,己经成为汉朝贵族的审美趋向与诱惑。

鲁迅先生说:“唯汉代艺术,博大精深。”这是大先生躲在北京的租屋,几年探寻各种汉代石刻拓片后的悟语。大汉北征西伐,融中原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于一体,可见文化繁荣是融合兼收而非自封与割裂。

有因才有果。刘苍成为汉朝“周公”和礼乐代表,其“为善最乐”成为士人标尺与追求;到宋朝,东平“郓学”成为一方显学,“朔党”名相频出倾朝,礼邦乐府由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完美注脚。

到元朝,“东平四杰”三为翰长,孔子“至圣大成”盛名初定,东平“乐都”源生散曲杂剧,在“水浒戏”的豁豁刀剑里,儒府师生追求着“仁政”的幻梦与华歌。

“嗐儿哟,胡儿哟。”光阴流转,一首歌,又一首歌,还有新的另外一首歌。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