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实行多元评价分数仍是核心

【平湖一柱 第1272期】

【核心提示】分数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实行多元评价不意味着要取消考试,不看学生成绩。只是要求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时,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更要看学校和教师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一个最起码的道德良知。一个人学习的时候,原单位给予一定的资助,不要说还签有合约,就算没有合约,回原单位服务效力以报“水恩”也是完全应该的……

9月1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者升学率片面地评价学校、校长、教师。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成长”。我们的教育是要立德树人,促进每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但是,多年来,应试教育却阴魂不散,让人们把对孩子的教育狭隘到文化课学习确切地说是应对考试课身上,把升学应试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从而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学习优差的唯一标准,把中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依据,从而导致了孩子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近视眼急剧增多,抑郁症等心理出现问题频出,严重影响着孩子们身心的正常发展,使教育偏离了助力孩子成长的正常轨道。
但是,我们也当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之所以偏向了“应试”,人们之所以把考试成绩当成评价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依据,并非是空穴来风。
实事求是地说,一名学生的考试分数的确不代表他成长的全部,但是我们也更当明白,“考试内容”却是学生成长需要、最基础、最重要的 “营养元素”,是其他方面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大家都知道,铁球从高塔落下,有一个“重力加速度’,这个加速度与铁球的大小和质量无关,是一个“定值”,质量的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
一个人从小到大心智的成长,也有一个“加速度”,但一个正常人的加速度却非恒定不变,而是不断增大的,增长的多少与孩子的年龄和学识成正比。
一年一岁,每个孩子都在长,为什么几岁、几十岁后,有的孩子心智成长快,有的孩子心智成长慢下来,这个中原因,就是和核心知识掌握的多寡、牢固程度相关:孩子掌握的知识越多,其心智成长加速度就会越大,当然成长也就会越快。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孩子的学习,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
但凡事都有度,过之犹不及。多年来,由于我们过重看重孩子的核心知识学习,对考试分数锱铢必较,但却把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学了这些知识到底干什么给忘记了。
就如一个人学习当初为了行侠仗义而去学武功,可是到了最后却是痴迷于武术套路中不能自拔,忘记了自己仗剑走天涯的初心一样。我们因为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体育课不上了,美术课不学了,音乐课改成了自习,劳动课成了课程表上的一个名词,天天把孩子埋在书山中,泡在卷海里,双休节日也不让他们休息,再把他们囿于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到头来,很多孩子,考试分数没上去,眼却近视了,身体垮了下来,心理抑郁起来……
孩子的学习,分数重要,但我们却不能为了分数而忘记要分数的初心。要 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局面,就要改革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偏面、单一的“唯分数论”为“多元评价说”。
教育部等八部门新印发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强化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要更加注重评价学校在提高办学质量方面的实际成效。
首先,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长养成等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兴趣特长的开发。
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考试,不看学生成绩。只是要求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时,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更要看学校和教师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再次,要下大力气改革中高考录取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中高考中的权重。随着中高考改革步伐的加快,许多省份已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高考,但只是作为参考,最终录取仍然看文化课考试分数。中高考按文化课考试成绩录取,是“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原因。
诚然,作为起着教学指挥棒作用的中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要稳步进行,要不断探索改革考试形式、方法,力争改变单一的文化课考试“分数”制,建立起过程性、多元评价综合招生录取体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是,才可能不犯矫枉过正,非此即彼,从“唯分数论”倒向“去分数”化的片面主义错误。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