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小吃叶儿粑

四川方言中的“粑”、“粑粑”与“馍”、“馍馍”是相通的,常混用。但馍馍一般指常见食品,如玉米馍馍;粑或粑粑则多指市面销售的名小吃。在四川名小吃中,有不少“粑”,比如:牛肉焦粑儿、黄粑、豌豆粑儿、花生粑儿、叶儿粑、猪儿粑、午时粑等等。其中最有名,流传最广的是叶儿粑。

四川特色小吃叶儿粑

四川各地都有叶儿粑,在川南的自贡、宜宾、泸州以及云贵的昭通、遵义等地叫做猪儿粑,因像刮毛后的白生生的猪儿得名;乐山一带称“午时粑”,因传说到午时才开卖,或午时就买完而得名;成都崇州怀远叫“艾馍”,因最初由艾叶汁和糯米面做成而得名。这些名字渐渐淡漠,如今似乎都叫叶儿粑了。

叶儿粑,是四川地区特色传统小吃,是川西农家清明节、川南春节的传统食品。叶儿粑有咸、甜两种口味,是指其馅的味道,以咸为主。咸味是猪肉芽菜馅,甜味是花生、核桃芝麻及糖馅,由糯米粉面包馅做成椭球状,外面用绿色植物叶包裹,在蒸笼中蒸熟而食。其味道香醇可口,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被称作“三不沾”叶儿粑。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美味绿色食品。

在成都的各餐厅及小吃城,都可以吃到叶儿粑;在四川各地餐厅和小吃店,也能吃到叶儿粑。可以说叶儿粑是四川流行最广的名小吃之一。

                        关于叶儿粑的传说

四川叶儿粑历史悠久,据传其发源地主要有三个地方:崇州怀远、乐山犍为、宜宾。

崇州怀远叶儿粑的传说流传最广: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大将陈太平,在躲避追兵抓捕的过程中,一位农民为了躲避追兵盘查给他送吃的,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做成的一种绿色美食,当时被称为艾馍,经过历史的洗礼,被当地人将配方升级,才有了今天的叶儿粑。

乐山地区叶儿粑的传说有上千年历史,最初发生地在犍为。以前乐山城区较场坝有一家叶儿粑店,每天做好粑后都不急于卖,要等到中午时分,县衙里的县太老爷退堂后,听到三声鼓响才开始卖,所以叫做午时粑。另外一种说法是,从前在五通桥有一个小吃店,每天早上六点后开始销售叶儿粑,过了正午以后就不再销售,所以称之为午时粑。

宜宾地区的叶儿粑传说还追溯到两千五百年以前,与鲁班、观音菩萨、玉帝、王母娘娘等与想造天庭反的妖怪打仗有关。故事太长,有点牵强附会,据说流传于宜宾、贵州赤水一带。但有一点很重要,咸叶儿粑都是猪肉芽菜馅,芽菜是宜宾特产。做出的叶儿粑为白色,像挂掉毛的猪儿,因此叫猪儿粑。

传说的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名小吃如今都叫叶儿粑,而且外观、口味都差不多。

叶儿粑的制作

叶儿粑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做法和特点,所用叶子也不同。

在崇州用艾叶汁和面,叶儿粑为绿色;包裹的叶子为桔叶;乐山地区叶儿粑选用本地特有的大叶仙茅叶子作为粑叶,可以很好的将其裹起来;其他地区用棕叶、荷叶、玉米叶以致芭蕉叶等。

叶儿粑的做法并不太复杂,跟做汤圆差不多,咸味如肉汤圆,甜味如一般汤圆。差别在于:糯米粉要加一般米粉,否则达不到三不沾效果、一般做成椭球状、用青叶子包裹蒸熟。

咸味叶儿粑

原料:糯米粉与大米粉各半、猪肉粒 或腊肉粒、叶儿粑叶子、碎米芽菜(超市有卖的)或盐菜

做法

1、将大叶仙茅的叶子从植株上割下洗净后,切成10~15厘米的小段;

2、锅中放油烧至五成熟,放入肉粒煸炒至断生;

3、放入碎米芽菜炒匀后装碗里待用;

4、糯米粉和米粉里加水揉成均匀的面团;

5、取适量面团在手里捏成碗状,放进适量馅料;

6、将周边往里收拢,用双手搓成椭圆球后放在一段叶子上,并用叶子裹一圈;

7、最后放在蒸笼里,沸水锅中蒸十五到几十分钟(时间长短由蒸的量决定),蒸熟即可享用了!

甜味叶儿粑:

原料:糯米粉与大米粉各半、红糖(砂糖)、花生米、芝麻等、叶儿粑叶(大叶仙茅叶、良姜叶、芭蕉叶、棕叶 、荷叶等)

做法:

1,将叶儿粑叶叶子从植株上割下洗净后,切成10~15厘米的小段待用;

2,糯米粉与米粉里加水揉成均匀的面团;

3,糖、芝麻、花生碎、核桃碎做成馅料;

4,取适量面团在手里捏成碗状,放进适量馅料;

5、将周边往里收拢,用双手搓成椭圆球后放在一段叶子上;

6、用叶子裹一圈后放在蒸笼里,沸水锅中蒸十五到几十分钟(时间长短由蒸的量决定),蒸熟出笼,即可享用。


                              用艾叶汁和面成绿色叶儿粑


                             猪肉芽菜馅

甜馅

(图片来自网上,特向原作者致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