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之桂枝人参汤医案|干姜|表里双解|人参汤|桂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理中汤
导读
太阳病不解,自当以发汗解表为法,然医生屡误用下法,致中阳损伤,脾失运化,清气不升而精微下趋,故利下不止;中焦气机运转不及,则心下痞硬。虽反复使用下法,但因表邪仍在,故以桂枝人参汤表里同治。本条重在说明表证不可攻下,否则会发生许多变证;其次示人表里同病时,若里证不急或里虚不甚,可以采用表里双解之法。
点击播放 GIF 0.0M
组成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溶,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方义
桂枝人参汤为理中汤加桂枝而成。方中以理中汤温中焦之虚,而散寒止利;桂枝解肌表之邪,并助理中以散寒。共成表里双解之剂。本方理中汤先煎,意在发挥其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桂枝后下,意在使其气锐而解表。
临证要点
主症: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
病机:脾阳不足,兼有表邪。
治法:温中解表。方用桂枝人参汤。
医案举例
01
慢性下利
某患者,女,50岁。约10年前患肋膜炎,一年许治愈。今年春又患腹膜炎,缠绵不愈。有微热,时头痛,虽有食欲,但食已即吐,心下不适。腹略膨胀,时有限局性辘辘鸣声,微痛,手足冷,一派寒象,大便日数行似水。以脉略数而无力,手足冷,腹中雷鸣为主症。与当归四逆汤,逐渐好转。精神未衰,但下利仍然不止,小便难出时,则下利必多。因而与桂枝人参汤,服3~4日,一夜吐利大作,至晓不止,手足厥冷,犹如死者,众人皆惊。次晨吐利全止,诸症尽消。次日起大便日1行,服桂枝人参汤1周,身体复原。[古方药囊(日文).创元社]
02
胃痛
刘某,男,42岁。1982年9月4日初诊。患者胃脘隐痛已2年,近日至夜痛剧,胃脘胀满,头晕心悸,神疲气短,汗出肢凉,面色皖白,纳差嗳气,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脉细无力。钡餐透视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此属心脾阳虚证。治以温补心脾,缓急止痛。方用桂枝人参汤加味:桂枝15g,党参15g,焦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6g,白芍12g,陈皮9g,谷麦芽各10g。服3剂痛减,续服7剂痛止。上方加黄芪15g,饴糖30g。调治3余月,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愈,龛影消失。[国医论坛,1987,(2):3]
03
习惯性头痛
某患者,男,35岁。自4年前患严重之习惯性头痛,甚为苦恼。胃亦不适,苔薄白,脉软弱,腹软而胀满,心下微痞,未闻振水声。因经常头痛时引起呕吐。即与患者桂枝人参汤。历时4年之习惯性头痛转轻,共服药17周,呕吐及便秘同时治愈。
按:桂枝人参汤用于习惯性头痛之目标:要遵从“人参汤证而上冲急剧者”之意,所以:虚证;脉沉、细、软等;舌干湿不一致,但一般多为湿润微白苔;腹力偏弱,上腹部正中线轻度抵抗压痛;上腹部是否有振水音不定;下利,发热时有时无,但习惯性头痛时,大多无下利。[日本东洋医学会杂志,15(25):36]
现代临证
桂枝人参汤现代临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秋季腹泻、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责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慢性阑尾炎、慢性胃肠炎、食管癌术后呕吐等。对化疗引起的胃肠道毒副反应也可辨证使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