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啥都不用做,吃好喝好就行:这种“废物式养老”,正在摧毁中国老人
一直以来,孝敬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很多人都认为家里的年长者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子女帮他们包办一切。
以为只要给他们吃好喝好,让他们安稳地度过余生,就是子女最大的孝敬。
可是你知道吗?
虽然初心是好的,但是在行为上,往往会矫枉过正。
这种“废物式”养老,不仅会加速他们的衰老,更是对老年人生活的一种绑架。
我的朋友秀英也犯了“废物式养老”的错误。
秀英的爸爸去世得早,自己是被妈妈拉扯长大的。所以自己买房之后,秀英第一时间就把妈妈从乡下接过来,想让老人能够在城里颐养天年。
然而秀英的妈妈在家里住了几个月之后,却气呼呼地收拾行李离开了。
说:“这城里我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了,我要回乡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
妈妈想出去走走,秀英怕她不认路,不让她出门乱跑;
妈妈想学怎么用手机上网,秀英总是没耐心不肯教;
妈妈想带带孙子,秀英怕老人溺爱孩子,不让她插手教育;
原本对城里就不熟悉,加上言语不通成了邻居眼里的异类,这让妈妈顿时有了小情绪,说道:
“我又不是老到生活不能自理了,每天待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睡,我不想当一个废物,我想带带孙子还不行?”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 老人们的健康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绝大部分的老人也是能够生活自理的。
但是大部分子女往往只关注了老人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老人的内心需求。
有不少子女认为,父母年老之后,身体机能下降,思想钝化,很多事情都跟不上。
与其让他们帮忙做点事,不如让他们什么都不干,这样还能够为自己省去很多的烦恼。
但实际上慢慢的,老人就开始与社会脱节,会出现'老了就没用了'的想法,觉得自己成为了子女的累赘。
塞缪尔厄尔曼说:“岁月让人衰老,但如果失去激情,灵魂也会苍老。”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痛苦的不是自己年纪大了,而是他内心承认自己老了。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干,没有点自己的追求,每天就是等死,将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这样的生活,怎么会有奔头、有意义?
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价值感”才会“有快乐”。
老人也是一样,他们也有自由意愿,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所以,我们要尊重老人的选择自由,打破社会对老人的一个固有认识。
真正的尊重,是认真倾听老人的想法
1、尊重老人的学习自由
在山东,就有这么一位奶奶名叫姜淑梅。
姜淑梅曾经是文盲,完全不识字。后来她60岁时,丈夫去世,她孤独到了极点。
因为听别人说:读书是抵抗寂寞的良药。于是她决定开始学识字!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老奶奶都一大把年纪了,这时候开始学写字是不是太难了。但相反的,姜淑梅的每一个家人都非常地支持她学习。
因为他们觉得,满足老人的愿望,才是真正的孝顺。
很快,姜淑梅把常用字都学会了,开始沉迷书海,大量阅读。
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
到了目前83岁,她已写下近60万字,画了上百幅画,出版了5本书。
姜淑梅的事迹让人震惊,不少人称她为“传奇奶奶”。
但其实,从60岁到76岁,整整16个年头。是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时间。
凭什么年轻人可以用16年完成人生转变,老人却不能?
所以很多时候,老人都缺少一个学习的机会。
只是社会的偏见,让他们止步不前而已。
2、尊重老人的交友自由
对老年人来说,更重要的还有情感生活的自由。
曾经就有位用户留言说,自己中年丧偶,一人辛苦把子女抚养成人,还将他们送到了城里生活。
可自己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后来,偶然结识了一位离异男干部,两人一见如故,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决定再婚。
但是子女认为他为老不尊,硬生生拆散了这段姻缘,这让她很是伤心。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2.5亿,其中丧偶的老年人有4700万人。
而其中大部分的老人还都是空巢老人,他们没有亲人的陪伴。
交友正好弥补了他们精神上的一种缺失。
不仅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料,精神上也可以互相慰藉,这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年轻人能勇敢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有资格追求,这并不是什么丑事。
3、不给老人设限,让他们活出自我
很多人觉得,老年人年纪大了,就不应该出去瞎折腾,这样太不省心了。
别以为他们老了,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但其实他们也可以和年轻人一样,把老年生活活得多姿多彩。
在国际时尚周上,就有100位中老年“超模”走上了开场大秀。
尽情展示着中国女性的时尚与自信,改变了人们对“中国大妈”的刻板印象。
在乌镇的80岁“网红奶奶”胡晖,不仅会网购、在线交流养生穿衣搭配,直播和抖音也被她轻松玩转,丝毫不弱于年轻人。
燃爆的街舞,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老人跳起来一样青春洋溢。
公园硬汉大爷,每天健身练成6块腹肌,身体素质丝毫不输小鲜肉。
你看,青春对任何人都没有设限。
老年人也能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星星,他们也不该被世俗的偏见所捆绑。
朝气蓬勃的只能是年轻人么?人老了就应该死气沉沉么?
当然不!
身体可能会老去,但青春跃动的心却可以保持。
老年人的生活照样可以活得异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