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篓子
篓子
上午,浏览朋友圈,看到老家太和一位文友,拍的一位老者挑篓子卖花灯笼图片,特别亲切,这情景在七八十年代非常多,如今已经极少看见了。
篓子,是老家皖北太和的叫法。
皖北的阜阳、亳州,豫东的周口和商丘,都有这个生活用品,至于是否都叫篓子,那就不得而知了。
篓子,是农村的一种生活用品,是用高粱杆糜子编织而成的,形状有大的小的,圆的或者方的。南方的竹子多,这样的生活用品都是用竹子糜子编织的,皖北竹子太少了,只能就地取材,用高粱杆的糜子编织,只是高粱糜子没有竹子糜子结实耐用。
农村的篓子,由于是用高粱糜子编织的,抗压能力差,所以很少盛放重东西,比如放吃的,过年炸的馓子,麻叶子,粉条等,也放棉花等轻一点的物品。
比如图上这位老者,挑着篓子,里面放一篓子纸糊的花灯笼,在六七十年代多的很。每到过了大年初一,初二就开始有人挑着篓子走村串户卖花灯笼,后面准跟着一大群儿童,到谁家门口了,大人准会给孩子买只花灯笼。七八十年代的灯笼都是人工用纸糊的,花花绿绿的,好看也便宜,几毛钱就能买一个。
那时候打灯笼有这么一说,十五打灯笼,十六忽笼灯笼,意思是十六得把灯笼打烧了,一般人会这样骗小孩:“你看,你灯笼底上有咆鸡屎。”
小孩说没有。
不信你翻过来看看。
等小孩把灯笼翻过来底朝上,里面的蜡烛会引燃灯笼纸,轰地一下,灯笼就着了。
卖灯笼的为啥要用篓子盛灯笼,因为灯笼不能压不能挤,所以用篓子盛,一篓子能盛几十个,挑两篓子也没多沉,因此用篓子盛灯笼最好不过了。
记得我家也有篓子,不过没多大,过年炸的馓子都放里面,篓子放里间柜子上面,离地很高,小孩是够不着拿的,平时母亲用篓子盛棉花多一些。
随着社会地发展,农村一些生活用具已经被淘汰,比如,篓子,这个在阜阳农村曾经家家户户都有的生活用具,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再见到就倍感亲切了。
(图:荷风)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