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稼男:警事文物收藏家

在江苏警官学院内,有座“近代警察史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珍贵历史实物和老照片,在国内警察博物馆圈内有着广泛的知名度。而博物馆的展品主要来自于江苏警官学院何稼男。

何稼男上小学的时候就迷上了收藏,当时收集过烟标和糖标。高一的时候,他从老家的房子里翻到几枚铜元,分别是由不同省份铸造的,于是产生了将各省铜元收集齐的念头,从此正式开始了收藏之旅。

后来,何稼男来到了南京上大学和工作,每周末必去的地方就是朝天宫古玩市场。上世纪90年代,正值城市大规模改造拆迁,许多单位也陆续由旧房搬迁到新址,单位的老档案经常会被当成废品给处理了,而后几经周折就在古玩市场出现了。慢慢的,他逐渐对这些带文字的故纸碎片产生了兴趣,他认为,这些都是历史的原始记录,不应该就这样被送到废品站和造纸厂。

1998年,何稼男来到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工作后,开始关注警察历史题材的藏品。当时刚工作,工资不高,为了买两枚清末巡警学堂的奖章,他将之前收藏多年的铜元和纪念币忍痛割爱卖出了几枚精品。

他收藏的第一件警史藏品,跟他工作的学校有关,那是一张1949年南京市公安局公安学校招生考试考场规则。这张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共10条,内容要求考生要依号入座;不得携带书籍及其他物品;考场内保持肃静;不得左顾右盼、相互谈话;有询问时须起立喊报告;如有违犯规则,取消考试资格;不得污染试卷;考完后不得逗留;考试结束须按时交卷。

警史作为一个收藏门类绝对属于偏门,当时有人收藏军品,却很少有人从事警事文物的收集。其实,警史藏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种类也很多。单从藏品形态上就可分为服饰标志、证章奖章、证书证件、档案文书、老照片、出版物、实用器具等等。

收藏要出成绩,必须要持之以恒。何稼男平时工作很繁重,下班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寻找藏品、研究藏品上了。为了看到第一手货源,他常常星期六早上天不亮就要赶到朝天宫古玩市场,借着路灯和手电筒的亮光寻找藏品。

有一次,他收到一枚帽徽,五角星中间带个“警”字,买了之后给几位藏家朋友欣赏,他们看了之后都说他上当了,这枚帽徽肯定是假的,解放初期的公安帽徽是五角星内带“八一”两字或“公安”两字,从来没见过带警字的。他回家后翻阅大量历史资料,终于在一份毕业证书和一本公安手册上找到了这枚帽徽存在的证据,原来它是1949年在江苏苏州和上海地区短暂使用过的,由于使用时间极短,当年回收得又很彻底,所以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卖家得知后想用好几倍的价格回收,被他拒绝了。

如今,随着网络交易平台的逐渐繁荣,何稼男的收藏渠道也不断拓展,通过收藏网站、各类社交平台,他认识了国内许多知名收藏家,他们会不断给何稼男提供收藏信息。有一次,一位云南的收藏家给他发来一条信息,说:“你知道朱德也做过警察吗?我最近发现了一份朱德担任警察厅长的原始档案”。何稼男听到后非常兴奋,因为他知道朱德一生做过两次警察,一次是1921年在云南担任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还有一次就是八一南昌起义前担任过南昌市公安局局长。经过一番交流,云南藏家低于市场价将这件珍贵藏品转让给了何稼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年的潜心收藏,何稼男目前已收集各类警事文物4000余件,其中不乏许多在中国近代警察史上具有重要见证意义的藏品,有些也是目前发现唯一的藏品。

现在,何稼男的历史警品越收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他开始给自己的特殊藏品进行分类和注目。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在民国史研究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他便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近代警察史这一方面。2013年,他将自己多年收藏的警事文物整理编辑,出版了《警事遗珍——民国警史藏品鉴赏》。

从2012年开始,何稼男在江苏警官学院院报开设“警事钩沉”专栏,撰写警事文物介绍的小文章,目前已发布56期。同时也在《人民公安报》《警史钩沉》《中国收藏》等报刊杂志发表警史类文章数十篇,并曾在中国警察网论坛担任版主,宣传介绍警史文化。

何稼男,男,江苏南京人,1975年生,本科学历,工程师,二级主任科员,一级警督。从事收藏近30年,收集警史类藏品4000余件,主创建设完成近代警察史博物馆,著有《警事遗珍——民国警史藏品鉴赏》,在《人民公安报》《中国收藏杂志》等媒体发表警史类文章数十篇,在武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收藏展十余次,被聘为全国公安文联全国公安警事文物鉴定专家、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理事。

来源:全国公安文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