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中临摹汉印的方法

「昌威德男家丞」铜印,印面2.3□2.3cm,通高1.8cm。

临摹汉印的具体做法,在许多基础读物上都能见到,都可以参考,这里不再赘述。笔者年轻时学习篆刻,也曾临摹过数百方汉印,但随刻随磨,多已不存。现在可以找到的若干方,都是四十年前所摹,也算不上精彩。以笔者临摹汉印的体会,这里对有兴趣临摹汉印的读者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剩余89%

「常乐苍龙曲侯」铜印,印面2.3□2.3cm,通高2.2cm。

第一,临摹汉印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基础训练。学习刻印的初始,还是要刻一些简单的线条,了解石性,掌握用刀的方祛,进而能把简单的文字刻成形。待有了一定的控刀能力,再开始临摹文字较少、笔画简单的汉印。这样由简至繁,循序渐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楚永苍丞」铜印,印面2.1□2.1cm,通高1.5cm。

第二,尽量不要采用取巧的办法。现在许多指导临摹汉印的读物上都介绍一种方法,即先用透明纸蒙在临摹模板上,用浓墨将原印描在于从一开始便能做到文字形体比较准确,又可以避免将印稿反写到石面上的困难。但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容易产生对“渡稿”的依赖。而将印稿直接反书到印面上,是每一位学习篆刻的人都必须过的一关。所以,最好是在临摹汉印的阶段,就直接在印面上作反书印稿的训练。开始的时候,自然不可能写得很准确,但可以用镜子照着看。石面上反书的印文,在镜子里可以看到正书的效果,对照临摹模板,反复修改,力求准确。临摹多了,熟能生巧,自然能找到感觉。这时就可以丢掉镜子,直接在石面上修正反书的印稿。不用渡稿的方法,而用毛笔直接在石面上写稿,并且能从反书的印稿中判断文字和章法的效果,是从事篆刻创作的基本功。而这种基本功如果是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训练出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出手好”,好的出手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柜长之印」铜印,印面2.2□2.3cm,通高1.9cm。

第三,临摹汉印,要重视形似,重视规矩与法度。对于临摹汉印,许多人会说,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这种说法无疑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对汉印之“神”,是难以捕捉的。特别是对那些以临摹汉印为入门初阶的人来说,形是最基本的入门途径。要做到“形神兼备”,只能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对初学者来说,临摹汉印一定要用心追求形似,追求规矩精严。一举一动合于法度,一颦一笑酷似古人,忠实于原作的每一个细节,不妄加改动。而汉印的精神与气质,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染与陶冶,是由不自觉到自觉的一种引导,是不期而然的结果。而一旦你对汉印的精神和气质有了认识和领悟,懂得了怎样形神兼备地临摹汉印,实际上你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已经可以不用临摹的方法来学习汉印,而可以用创作的方祛来借鉴汉印了。创作中对汉印的借鉴则需要遗貌取神,重在神似,与临摹学习的阶段完全不同。

「海盐右丞」铜印,印面2.2□2.2cm,通高1.9cm。

在临摹学习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对汉印体貌的形似,而得到的却是高雅的精神和气质,这是由汉印自身的高贵质量所决定的。古人对人的行为举止有一种要求,叫“坐如锺,立如松”,这看上去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的实际意义却存在于精神与道德之中。一个坐如锺、立如松的人.大体上不会是什么鸡鸣狗盗之徒。笔者在这里特别强调对汉印形体规范的形似追求,其实质是在针对时下流行的弊病。一些人坐不稳,站不直,便学着搔首弄姿,以为这就是好的神采.并且以为只要有了这种神采,形体再丑也可以不顾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只能哗众取宠于一时,而最终失去的却是走向艺术高峰所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金乡国丞」铜印,印面2.3□2.2cm,通高2.0cm。

第四,临摹模板的选择,平正、工稳、清晰、完整是最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在临刻汉印的初期,对汉印风格的认识自然不可能很深,自己的喜好也总有局限性。汉印作品有的精美,有的浑厚,有的气象博大,有的富有情趣,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一种风格的汉印临摹学习,都会有所收获,并且都不会有不良的后果。临摹得多了,对汉印的认识加深了,个人兴趣自然会逐步拓展.选择的范围也会更宽。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要注意由简入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是重要的,但兴趣更重要。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一方印,又特别想临刻一下,则不论繁简,都可以尝试。起初刻得不像没有关系,但应该认真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好的范本不妨多次临刻。

「渭成令印」铜印,印面2.3□2.3cm,通高1.9cm。

第五,多读、多写比临刻汉印更重要。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多读汉印,广泛浏览,深人品味。读印和摹刻结合起来,心摹手追,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印重在思考,要从技法、风格和历史几个层面学习,对汉印作由浅入深的分析和研究。技法的层面主要研究汉印文字的写法,文字笔画方圆曲直的变化,文字间的相互关系,印面布局的特点,等等。风格的层面主要体味不同汉印所呈现的不同意趣和神采。这种对汉印意境方面的领悟,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模糊,在临摹中也难以把握,但作为一种眼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历史的层面则是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汉印的面貌特征,从艺术发展的视角认识汉印的发展变化,大体上能分辨西汉时期,新莽时期,东汉时期以及两汉以后印章的不同形态和风格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读印的重点主要在技法的层面,但对于风格层面和历史层面也应有一定的关注。对历史层面的学习,主要依赖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的学习,可队提升学术研究意识。对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学习,最终都需要提升到历史的层面进行研究。在临摹汉印的阶段,注意培养这种研究兴趣,就会使学习的起点大大提高一步,这对于篆刻技法和篆刻风格的解悟,都是大有裨益的。

写印是临摹汉印的另一种方法,是不用刀与石,只用纸和笔的临摹方法。写印如同学习书法的临帖,最初阶段可以用拷贝纸蒙在汉印上依样描摹.进而可以对着汉印摹写,较之用刀用石临刻更为简便,也节约时间和精力,因此可以每天写,反复写,不拘条件,大量摹写。这对于学习文字的篆法和章法的排布,都是一种便捷的方法。写印其实也是读印的一种方法,手眼井用,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加深记忆。写印不能代替用刀用石的临刻.但如果配合运用,自然会相得益彰。

永盦(篆刻)

微信号:jiao61649539

我们

从未放弃!

(0)

相关推荐

  • 明代《汪关印谱》

    汪关,[明]字尹子,原名东阳,字呆叔.万历甲寅(公元64年)因得一一颗汉"汪关"的铜印,喜其精美,故改名为"汪关",并以"宝印斋"名其室.汪 ...

  • 篆刻知识 | 由汉印临摹到创作

    创作是一种自发的欲望,而临摹则是出于理性的选择.在创作中遇到的困惑可以在临摹的过程中寻求解悟,而在临摹中得到的感受自然也会用以指导创作.善于学习的人,就在于能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找到结合点,相互推动,以 ...

  • 学篆刻得先临摹汉印,适合新手篆刻的汉印如下24方印赶紧临摹吧

    学篆刻得先临摹汉印,适合新手篆刻的汉印如下24方印赶紧临摹吧

  • 看看各位名家在篆刻中的用刀方法

    篆刻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刀法则是从书至刻的最终表现效果优劣关键所在.实质上,古今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如现代人临摹汉印,铸印用双刀,凿印用单刀,而最初的印章并没有具体刀法指归.何震之后始有明确 ...

  • 怎样临摹汉印,临摹汉印的目的和方法,摹仿与创作

    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有五百年.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怎样临摹汉印,也 ...

  • 临摹汉印的目的和方法,摹仿与创作

    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有五百年.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怎样临摹汉印,也 ...

  • #手工篆刻 临摹汉印一方#传承文化

    #手工篆刻 临摹汉印一方#传承文化

  • 篆刻学习:汉印中的经典章法原则:对角呼应

    上一篇多次提到汉印的"太医丞印",原因是这一方印给人带来的章法上的启示,陈巨来在他的<安持人物琐忆>中<赵叔孺先生生轶事>一节中写道赵叔孺先生曾教授他:&q ...

  • 篆刻学习:汉印中的经典章法原则:三密一疏

    临汉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接触的印友里,有一大部分印友,在临完几十方或100方左右时就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了,觉得字法无外乎汉篆,篆法无外乎篆隶之间(就是缪篆的字体特点)的变化,刀法无外乎冲切,章法无 ...

  • 篆刻入门:临摹汉印选择原印风格的顺序和起印稿的方法

    最近开始做篆刻培训的相关内容,汉印临摹理所当然成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印友里有这样的朋友,他临摹量惊人,从他发的临摹作品里,既可以看到各种临作: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一类清代名家的印作,文彭.何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