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卿:薄意世界里的人间草木

世间的美物,从不会因为时空的阻隔而蒙了灰尘,反而因为岁月加冕,与日月同享天地光华。

美石,本就是天地造物给人类世界的馈赠;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们将朴实无华的石头雕琢成形态各异的上品。但是,运刀如笔用薄意的雕刻方式去繁化简展现原石返璞归真之自然之美的,唯有此君。

林清卿(公元1876-1948年)

此君名为林清卿,世人称其为“西门清”。闻其名,就可嗅出名字中蕴含的古意。巧合的是,此君的雕刻作品也深藏着细腻柔软绵密的诗意气息。至今所存资料里,对林清卿本人的描述甚少。所存照片中:螓首蛾眉,轮廓简洁,目光清秀,谦谦君子也。林清卿因薄意雕刻出神入化而名扬天下,世人也只能从其作品的生动气韵里追寻和探索他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力量。

—▼—

初遇“薄意”

据记载,林清卿生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76年),福建福州市西郊凤尾乡人。当时,凤尾乡已成石雕艺人荟萃之地,童年的林清卿在石雕艺人的熏染下,对寿山石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师从寿山石雕“西门派”高手陈可应学习薄意雕刻。

薄意,是寿山石雕的表现手法之一。因雕刻层薄且富有画意而得名。明朝后期,寿山石雕逐步由立体圆雕向浮雕、高浮雕发展,并且出现了“阴刻”技法。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福州西门外尾凤乡潘玉茂兄弟专事深刀雕刻的探索,推动浮雕向薄意过渡。直到时光溯洄到近代,当林清卿遇到薄意,便开启了令后人难以超越的诗意浪漫的艺术篇章。

年少时,林清卿跟随陈可应学习薄意雕刻,那时候的薄意,用刀力度较深,接近浅浮雕,所以又称为“深刀薄意”,此阶段的雕刻技法处于薄意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成熟。林清卿传承所学刀法,悉心钻研画理,对古代石刻、画像、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巧妙结合石材与画意,开辟全新的雕刻风格。以刀作画,但他的画意里多了些许落笔的韵味,把书画笔墨的特色表现的十分精巧到位。鉴于此,林清卿创立完整且成熟的薄意,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西门派"薄意。林清卿作为“西门派”薄意的开山祖师,他构造的薄意体系算是雕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其独有的艺术风格也跟其他门派的薄意有较大的区别。

—▼—

以石作画开创审美新格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在颠覆中才能更好的传承。“颠覆”需要日日夜夜的辗转反侧,需要战胜无数的不安与焦灼,更需要在艺术上进行多维度的融会贯通。

自古以来,奇才都带有些许的传奇色彩。百分九十九的勤奋好学,也需要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作为营养剂,方能成大器。为了寻找这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林清卿暂放雕刀,转而拜师学习水墨画,从中领会中国画的笔意、章法和画理。在此期间,他也致力于对古代石刻、画像的研究,并从中获取灵感。

绘画与雕刻技法截然不同,把绘画写意的技法与雕刻技法进行有机结合,他以刀代笔,博采众长,对原有雕刻技法进行颠覆式创作。难能可贵的是他可以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却出乎意料的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感。有人说,审美本身就是一种天才行为,林清卿开启了全新的审美风格,把寿山石薄意雕刻推向高峰。著名书法家潘主兰赞他:“直能用刀如笔,有周杨两家开生面者。”

—▼—

所雕草木皆有情

品林清卿薄意世界里的人间草木,总能感受到一份自由自在与自适自然。不经心与不刻意中设传神之笔,足见大师功力。

人可以不写诗,但要有一颗诗心。在繁华落叶中感受季节的变幻,在月光如海下聆听梅花凋落的愁绪,在清风拂动下感受阵阵松涛的清脆。花鸟虫鱼、一草一木皆成诗意。林清卿创作薄意作品,取材丰富,人物、山水、花鸟、虫鱼无所不精。

林清卿《游赤壁》鹿目石 (附拓片)

《游赤壁》石材为鹿目石。作品的空间感把握十分精妙,作品的每一面都单独成画,互不干扰,但是集合在一起又是如此的融合与协调。狭小的空间表现的内容,层次分明、清晰生动。观其画面,是一幅古意盎然的山水画。所刻云气,水气成一绝,林清卿在雕刻花卉时,多使用圆刀雕刻,使得花瓣和叶片显现出一种肥厚感和立体感,形象生动。在“彩云如缎江如镜,暗幽深处竹林静,夕阳西下游赤壁,两岸景色分妖娆;”的画面中仿佛能感受的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逍遥自在;也可以感受的到“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的自得其乐。

林清卿《赤壁夜游》鹿目石 (附拓片)

《赤壁夜游》石材为鹿目石。作品脂润如玉,散发着绸缎般的光泽感,尤为引人入胜。刻刀下的水波涟漪和柔软的柳枝交相辉映,细腻绵柔。“秋月泛舟,彩云追月,杨柳低垂”作品造境舒卷自如,颇具绵柔之感,作品景致以及人物的雕刻线条柔软细腻,使得作品充满灵性,换成画家也未必有此功力。

林清卿《梅雀争春》田黄石(附拓片)

《梅雀争春》石材为田黄石。作品画面清奇富有美感,所刻一古梅树主干粗壮挺拔有力,长于料峭斜坡之上,呈现一险峻肃穆之感,所刻古树的线条简洁凝练,毫无拖泥带水之感,线条的凹凸感浑然有力,把梅的傲骨展露无遗;两只梅雀立于树梢,你呼我应,动态感十足,使得作品立显生动。不由地心生“忽如一夜清香发,梅雀只为唤春来”之感。

林清卿《登岸迎春》坑头田石(附拓片)

《登岸迎春》石材为坑头田石。观其画面,可以想象为一幅盎然的“游春图”,山丘起伏,可见松树、翠竹、垂柳各有风姿。花草树木各具形态,景致众多但是毫无纷繁杂乱感,线条柔和、疏密有致。作品对人物和景致的雕刻极其丰富,尤其人物的动作、神态惟妙惟肖、真实生动。观其人物细节,应是三位耄耋之年的老者,许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跋山涉水终寻得美景。船上一老翁隐约可见似乎也对此美景心生艳羡之情。人物、景致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卷:水波荡漾,行舟漫长,终寻到梦里水乡的模样,辗转千百回,终寻得一人间圣地。

林清卿《赤壁怀古》鹿目石(附拓片)

《赤壁怀古》石材为鹿目石。观其画面,画面峰峦叠嶂,地势险峻,山回水转,一棵遒劲的老松立于斜壁上,枝叶繁茂,力量浑厚。三五知己好友泛舟怀古追寻美景,远处依稀可见秀丽山峦,杨柳依依傍山低垂。作者充分利用石材的原本面貌,掩盖瑕瑜,力返天然。雕刻笔法气势恢宏,其劲道力透石背。

林清卿《梅竹双清》鹿目石(附拓片)

《梅竹双清》石材为鹿目石。作品意境清新淡雅,以梅竹为主题,意境十分清幽。不管石头多“土”,怪石总能被巧医,林清卿总能把它改造出一股清雅的气质。“郁勃梅花瘦,萧疏竹影横,沧桑谁不老,千古只双清。”此作品中的梅与竹,环抱岩石而生,别具一格。

—▼—

林清卿的雕刻语言,有种大道至简的智慧。林清卿薄意的布局,繁而不乱,简而有致。章法典雅,运刀如笔,融合雕刻、书法、篆刻于一体,刀过之处妙趣横生。他所留大量薄意优秀作品,对现代寿山石雕产生深远影响。藏家对于林清卿作品趋之如骛,偶现拍场,皆高价成交。

林清卿薄意世界里的人间草木,柔美风物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总会唤起人们哲学般的思考。一见便念念不忘。以石作画的每一处落笔都经历百转千回的思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一草一木都透露着文人雅趣与高洁情怀。

如有幸一睹其作品芳容,实属幸事。

—▼—

林清卿薄意拓片赏析

《商山四皓》

《羲之爱鹅》

《西山放鹤》《爱梅》

《山居图》

《疏影横斜》

《梅花月季》

END

文|夏末

排版设计|张馨

图片提供|北京尚古书屋

文章来源|北京尚古书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