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冷门|《迷墙》:控诉与挣扎
在七十年代末的英国,困扰社会多年的“英国病”问题再进一步恶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广告导演出身已经指导过两部音乐电影的艾伦?帕克与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合作了这部影史留名的《迷墙》。
在这部前卫大胆的电影中,表现主义的光影运用、各种意象交织的动画段落、诡异恐怖的梦境、极端压抑的构图、各个时空不断交叉闪回的疯狂叙事和罗杰?沃特斯华丽的政治性的歌词相结合制造出了一场震撼的视听奇观。对暴力、教育制度、战争的阴影、失业问题等社会各个方面症结的批判和反思也使这部影片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导演帕克很好的把握住了平克·弗洛伊德这出迷幻摇滚歌剧的精髓,将人类永恒的灵肉冲突与孤独完美的用影像表达了出来。
要充分理解本片就不得不提编剧和音乐的主要创作者罗杰·沃特斯,他生于一九四四年,父亲作为二战士兵死于德军的炮火,这使他的心灵从小就蒙上了一层战争的创伤。而以他为主脑的平克·弗洛伊德乐队作为迷幻摇滚的翘楚,用各种创新的手段创造了大量探讨个人内心与社会问题的音乐。作为同名音乐专辑的《迷墙》,罗杰几乎一人包办了所有词曲的创作,使得这部对白稀少,全靠歌词叙事的电影个人痕迹更加明显。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孤独的摇滚明星平克因长久以来的心理问题走向精神崩溃的故事。影片一直运用交叉剪辑在父亲的战争段落、小平克的生活、成年平克的生活、平克的幻想与梦境、动画段落之间来回切换,让观众在混乱的叙事中感受平克崩乱的精神世界。根据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与经验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分析影片的关键。
平克是一个英国小孩,父亲应征去参加二战,他独自与母亲生活。由于母亲对他的关爱不够和与家庭医生的暧昧关系,使小平克的性格变得孤僻,对异性的认识也产生了扭曲。情节转到学校,呆板僵化的教育体制让小平克在学校受尽老师凌辱,在他的幻想中学生们戴上了同样的面具,被一排排送上绞肉机成为社会的行尸走肉,最终学生们奋起反抗砸毁了学校的一切。暴力的种子在平克心中埋下了根,而墙作为本片最重要的隐喻也出现了,孤独小平克开始在内心筑墙,把自己隔离起来。
成年的人际关系是童年与父母关系的再现。这句话在平克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长大成人的平克成为了一名偶像式的摇滚明星。在这个年代,他们战后婴儿潮一代已经长大成人,面对英国各种社会问题,这些嬉皮士们愤怒不满,无法找到出路的情况下只能生硬的与政府对抗,利用大麻与性爱沉溺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此时的平克认识了一名反战的进步女孩,可是童年的心理阴影对他影响是如此之深,他已经无法正常与的女性交流,面对平克这个怪人,女孩选择了离开。孤独的平克心中的墙越筑越厚,它对女性的厌恶也达到了顶峰。此处的动画段落生动的表现了平克的内心世界,女性变成了一朵可畏的恶花,将他吞噬。无法排解孤寂心情的平克只能愤怒的砸毁了一切。伴随着《迷墙》这张专辑的名曲《comfortably numb》他使自己完全的麻木了。最终,平克心里阴暗的第二人格显现了出来,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愤怒又绝望的仇恨。在幻想中他成为了极端党派的纳粹式领袖,对社会进行疯狂的报复,建立起集权统治。
此时的平克已经完全的外界隔绝了他被困在迷墙之中,这是他曾经隐匿在其中用音乐和艺术来对抗孤独的最后堡垒,他曾在这里慰藉自己的心灵。然而外界依然没有放过他,在他的幻想中,曾经伤害他的一切统统冒了出来,他冷漠的母亲、严酷的教师、失去的爱人在动画中以各种丑陋的形象出现了,他们要拆毁这堵墙,要击破平克最后的防线。在一个半分钟的沉默的长镜头后,伴随着平克绝望的嘶吼迷墙终于轰然倒塌。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结局,迷墙倒塌了,一切都恢复的秩序,然而这是用什么换来的呢,是平克的生命吗?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在影片最后,现实世界中疯狂的骚乱终于结束,和小平克一样大小的孩子们在打扫着废墟,一切似乎就要恢复秩序。此时响起了本片的最后一首歌。“独自的,或是一对的,真正爱你的人在墙外,走来走去,有些手牵着手,有些是一队一队的,仁慈的人和艺术家们,给出了他们的立场,当他们给了你他们的全部时,有些人会摇摇晃晃并跌倒,毕竟这不容易 ,对着那些疯狂的家伙的墙,敲击你的心。”这段真诚的歌词使我们看到了希望,而拆除那堵内心的迷墙似乎也有了可能。那些被永恒的灵肉冲突所困扰的青年们在看到这个令人欣慰的结尾后或许会在心里给罗杰一个拥抱,毕竟,这真的不容易。
(原刊于《看电影》杂志,经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