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生活的水域环境和习性
乌鱼,又称黑鱼,学名乌鳢,为底栖鱼类,多生活于沼泽、湖泊中,喜栖息于水草较多、软泥底质的浅水区域。乌鱼生性凶猛,白天潜伏在水草中袭击鱼虾,夜间也在水的上层游动。平时游动缓慢,不时将身子倾斜,吻部露出水面呼吸空气,受到刺激时,会跃出水面1米多高。
乌鱼的适应性特别强,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生存水温为0~40℃,最适宜生活水温为24~28℃。秋季当水温低于10℃时,停止摄食,以后逐步潜伏在水底甚至钻到底泥中越冬。
另外,乌鱼有鳃上器官,可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所以,耐低氧能力极强,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湿润,乌鱼仍可存活很长时间(这一点是大多数有鳞片的鱼类所不具备的)。
乌鱼
乌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其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以水生昆虫、小虾和小鱼为食;成鱼则主要捕食鱼类和蛙类等,通常能吞下自身体长一半以内的鱼类。另外,乌鱼的捕食方式是伏击式:当发现小鱼虾时,便隐藏起来,静静窥视,待猎物游近时,猛然向前,发起突袭,一举咬住对方,开始吞食。同时,让人比较头疼的一点就是乌鱼有大吃小的习性,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会相互残食。
什么是残食呢?
残食是指肉食性鱼类仔、稚鱼全长达到一定长度而且在身体大小出现一定差异时,便会出现相互残食现象,严重影响其成活率。常见的会发生残食的养殖鱼类有鳜鱼,加州鲈,乌鱼等。
乌鱼生长较快,当年孵出的鱼苗,年末平均体长可达15厘米,重100克以上,2龄鱼体长可达26厘米、重500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鱼体重往往都会超过250克,翌年达1000克以上。
大量出售的乌鱼苗种
乌鱼很凶,繁殖期的乌鱼更凶
繁殖前,乌鱼在水草茂盛的静水浅滩处筑巢,'鱼巢'主要用水草筑成,环形,直径在0.5~1米。发情时,雌、雄鱼相互追逐,不久,雌鱼在鱼巢之下接近水面处,腹部向上呈现仰卧状态,身体缓缓摇动,产卵于巢中,与此同时,雄鱼以同样姿态射精。乌鱼的怀卵量一般为数万粒,卵金黄色,卵径约2毫米。刚孵出的仔鱼全长4毫米左右,当全长9毫米左右时,开始从外界摄取食物。
乌鱼亲鱼有护幼习性,从卵产出后,亲鱼就躲在鱼巢下专心看护;仔鱼孵出后,成群游泳,亲鱼紧跟在后面,继续看护;仔鱼全长4厘米以上时,开始分散活动,底栖生活,亲鱼停止看护。在整个护幼期间,亲鱼基本吃不到食物。
两条亲鱼在保护幼鱼
乌鱼具有苗种易得、生长快、产量高和适应性能力强等特点,是很容易饲养的一种淡水鱼类,适合在池塘中养殖。不过,乌鱼喜欢吃冰鲜鱼,饲料费用在养殖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养殖户应因地制宜,设法降低人工配合饲料的成本。
(来源:牧海 修改:西南渔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