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儿:赏八大山人诗词来稿之谢郎篇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丹青行谒八大山人纪念馆
红柱白墙园圃静,青砖灰瓦殿祠崇。
祠前流水横阡陌,祠内巨樟撑昊穹。
借问兹地谁曾宿,一代画僧此长终。
山人身本出皇胄,生遭世劫隐草蓬。
一去江南三千里,傲骨不与时俗通。
公之遭际世徒惜,其身愈屈画愈工。
岂云乱世无雅士,始信逆境出豪雄。
丹青酿就烟云色,诗书俱开千古风。
运墨稀疏形神备,意境开阔如策骢。
惟将青眼描花鸟,几曾凡笔耽鸡虫。
青云谱中寂寞处,当时谁识老死翁。
惟余画名并气节,纵死未肯易其衷。
我今来谒徒仰止,一拜聊慰世间穷。
嗟哉今之失意者,几人笃修与古同?
《昭昧詹言》中云:"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而谢兄这篇七言古体,既情辞摇曳、流动不居;又义理端庄,文辞老练。如果说此诗是由七个七言四句组成,那么八大山人就是这篇珠玉的丝线,通过八大山人这一诗词主旨把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的身世、八大的遭遇、八大的艺术地位、八大的气节以及诗人对八大的情感这七颗珍珠串联起来,组成了一串绚丽的珠玉。
谢郎是网名,谢郎名良喜,良喜兄是沧海诗社的社长,才华横溢。沧海诗社汇集了诗词界众位大咖,群员不多,却活跃异常,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都有红包,因为几乎每天群员都会有参加各地举办的诗词大赛获奖的消息,按照群规每位获奖的群员都要发红包以示庆祝。社员之间其乐融融,顿觉写诗其实也不是那么辛苦的事儿。此又为题外之话。
七言歌行一般讲究一气盘旋直下,流转奔逸,而七古的典型风格则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一定要区分的话,谢兄此诗应为七古,通篇一韵到底,读之无滞,时而写景时而抒情,夹叙夹议摇曳生辉。诗的开头四句通过颜色的描绘与空间的变换勾勒出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古朴幽静,第二个四句以“借问”起领引出此诗要写的主人公八大山人以及他的特殊身世。
接着第三个四句以夹叙夹议的笔法交代八大的遭遇,“一去江南三千里”其气脉在整诗的衔接中可谓不留一丝缝隙,不过此句的意思尚待商榷,因为八大是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宁王封地南昌,可见八大在明王朝存在及覆亡时应该都是生活在南昌一带,此“一去”之说不好理解。但这不妨碍整诗的通畅气脉,“其身愈屈画愈工”一句破具哲理,与赵翼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有异曲同工之妙。造物主仁慈,在生活的一面关上了窗,在另一面必会打开一扇窗。
“岂云乱世无雅士,始信逆境出豪雄”诗的第四个四句是第三个四句的深入阐述,同时又是诗下半段的转承,诗句以夹叙夹议笔法写出了八大在逆境中顽强不屈的生存态度,天赋不可磨灭,瘦骨犹能撑空。命运虽无法把握,但依旧可以活成睥睨命运的模样!
诗的第五个四句对八大书画艺术特征做了粗线条的描绘,关于八大写意画的探讨,如今学术界书画界有无数种说法,大部分集中在八大画动物时所绘的白眼上面。有一个安静的下午,我翻开八大的画册,不知为什么,在那些灵禽的白眼里,一种无依无靠的悲伤破纸而来,旋而又以无边无尽的逼人寂寞发散出去,忍不住就想为画的主人端上一杯温热的茶,为他送上一件温暖的衣。
诗的第六个四句笔锋开始转向总结,也是呼应,从而引出第七个四句。七古的结句常常是全诗的诗眼,犹如一首气势磅礴的曲子,尾声须铿将但不宜拖沓,戛然而止,余韵缭绕。“我今来谒徒仰止,一拜聊慰世间穷。嗟哉今之失意者,几人笃修与古同?”结的利落,问的有力。弘一大师说:将就苟且,不可修道。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狃一时耳目,忘旷劫因缘,安能洞开见地,成文章事业。大概证道者走的都是这样的路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