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小雅常棣注译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小雅常棣注译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常棣:即郁李。
鄂不韡韡:鄂,即萼。不,开放的花。韡,鲜艳美丽。
威:通畏。
裒:聚集。
求:就,即。
脊令:鹡鸰鸟。
每:经常。
况:从水从兄,本义为寒冷的水,引申为冷漠,疏远。
永叹:咏叹。
阋:争吵。
务:通侮。
烝:众多。
戎:帮助。
友生:友人。
傧:陈。
饫:同姓私宴。
孺:亲近。
翕:相聚。
湛:耽,引申为沉醉。
帑:通孥,儿女。
究:深究。
图:思考。
亶:信,确实。
常棣的花,花萼和花瓣都鲜艳美丽。所有现在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兄弟。
因为对死丧的畏惧,兄弟们很记挂在心。下葬时聚集在原隰,兄弟们都到来了。
鹡鸰水鸟在原野遭难,兄弟们也急忙赶来就难。平常有的那些好朋友,在此时疏远而只有感慨叹息。
兄弟们在墙内争吵,对外共同抗拒侮辱。平常有的那些好朋友,大多没有什么帮助。
死丧和祸乱已经平定,生活已经安全宁静。即使是兄弟,也不如朋友了。
陈列好笾豆,同姓兄弟间举行私宴饮酒。兄弟们全都到齐,和睦安乐而且亲近。
妻子和孩子都来参与家宴,气氛和谐就像弹瑟弹琴一样。兄弟已经相聚,和睦安乐而且沉醉。
让你的家中和谐,让你的妻子儿女安乐。请深究和思考,难道不应当这样吗?
本诗作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为厉王时召穆公所作,而毛诗序则根据周公平管蔡而认为是周公。从本诗“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外御其务”、“丧乱既平”可知,这是父母中有一人下葬,而兄弟们都来赴难,而且此时刚刚有外患,而兄弟们同心协力平定了丧乱,则周公说不可取。周公是平定了兄弟,霸占了侄子的位置,跟兄弟同心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左传的说法更可靠一些。
诗中“鄂不韡韡”,鄂即萼,不即开放的花,参见《老子》“困而盈之,不不若已”。韡,鲜艳美丽。诗即常棣的花,开放后花和萼都鲜艳美丽。
诗中“死丧之威”,威即畏,参见《易》“厥孚交如威如”。
诗中“原隰裒,兄弟求”,求即就,兄弟来就原隰而裒。兄弟为什么聚集到原隰?是因为死丧之畏,这个死丧不是自己的死丧,而是父母的死丧。
诗中“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每,参照《皇皇者华》“每怀靡及”,可知每当释为经常。或释为虽,而五章中有“虽有兄弟”,如果每释作虽,不如直接用虽好,故不取。而参照上下文,可知本句是对比兄弟急难,而朋友不可靠,因而从况的本义来解释,是通的,即寒冷的水,引申为冰冷,疏远。在遇到真正困难的时候,所谓的朋友就疏远了,而只对你的遭遇感慨叹息。
诗中“烝也无戎”,戎即帮助,烝不当释为久,而应当从本义,为众。即当有外侮时,需要的是兄弟同心,而朋友尽管多,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而威吓丧乱平息之后,兄弟则不如朋友呢?
诗中“妻子好合”,妻子当是妻与子,即兄弟们的私宴上,让妻子和孩子一同来见兄弟,这在礼节上是合适的,也是兄弟亲近的体现。而“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当释为令尔室家宜,令尔妻帑乐,即通过上文所描述的兄弟急难、兄弟私宴,让家族和谐,妻子安乐。末句进行反问,则表达了一定的规劝含义,也说明本诗是在一次家庭宴会上,对兄弟们的规劝和勉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