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四师梁郁茂——聊聊我们镇里几位铁兵的平凡事
扎稳弓步打隧道,挥锹扬镐修路基,肩扛车推筑桥梁,齐心协力抓钢轨,这是我们铁道兵昔日修建祖国铁路大动脉的艰苦写照。志在四方,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铁道兵的精神和本色。在我们家乡不少的老铁兵中,尽管他们离开铁道兵部队已经30多年,如今一个个也年逾花甲,然而,大家那种吃苦耐劳的本色依然不变。
不住城市住乡村
吴学清1978年3月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后,一直在施工连队工作,打隧道、修路基、建站房,各种艰苦工种都干过。1984年1月兵改工后,他依然随着铁路工程局一直从事基建施工工作,日常辛苦劳累的体力劳动,练就了一身好力气。
1992年初,吴学清调回了离家比较的铁路单位,虽然干的是铁路后勤服务工作,但是,他同样保持着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单位有泥瓦活儿,他说:“这活儿我在部队时干过,我来吧。”单位厨房要打煤球,“这工作又脏又累,让我来吧。"他就是这么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
2019年5月,吴学清退休了。习惯了劳碌的他,住在城市里觉得无所事事,十分无聊。他与妻子商量,干脆回家乡把自己乡下的楼房翻修一下,回乡村居住,既可以尽享乡村的清新空气,还可以经常与家乡的老战友聚会或找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干干。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和儿女们的支持。
就这样,吴学清和妻子回到了家乡。他们返家之后,先是花几个月的时间,把自家的楼房全面翻新,又配置齐全各种家具电器,搞得比城市里的那套福利房还要好。然后,他主动联系家乡的乡亲,找别人闲置的责任田,种花生、种玉米、种黄豆、种红薯、种木薯等农作物。
吴学清夫妻俩不辞劳苦,经常起早贪黑,辛勤劳作。自己还种植各种蔬菜瓜果,自养家禽,不少生活食品都是自种自给,自养自食。光是今年上半年,他们就收获花生200多公斤,榨有花生油80多公斤,差不多够一年食用。
乡村里有些村民说吴学清放着城市的生活不过,回到乡下种田种地是自找苦吃。吴学清却笑嘻嘻地说:“苦啥?力所能及的劳动就等于早晚散步锻炼。家乡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吃的是自种的有机食物,还可以隔三差五地与战友聚会,这不是比在城市里单门独户、无所事事好吗?”不少战友都说吴学清回家乡后,心情和体质比住在城市时还好了许多。
吴学清夫妻俩
年逾花甲学开车
我们大坡镇铁道兵89317部队战友群的群主唐国深,是在兵改工前退伍回乡的。虽然他在部队里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同样培养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他退伍回家之后,先是到深圳、东莞等地闯荡,进厂打工,自开饮食店。后来,他回到家乡,在镇上租了一个铺面,开了一家夫妻饮食店。
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购买食材、洗菜切菜、烹制菜品、点菜收款、摆台上菜、收碟洗碗等等,各项大小工作都是夫妻俩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常常忙得夫妻俩腰酸背痛,难得一歇。他们俩这么一干,就是20多年。每年除了过年时休息十天半个月外,其他时间,从早到晚都忙碌在小食店里。
人们常说,十个厨师九个胖,而唐国深做了二十多年的厨师,体重却从没超过60公斤,这或许是日常工作过于劳累的缘故。吃苦耐劳、热情好客的唐国深,还把自己的饮食店当作战友日常聚会交流的“战友驿站”,战友们从外地归来或到镇上赶集,大家都习惯到他的饮食店来聚集,喝茶聊天,打牌聚餐。
两年多前,由于唐国深租赁的铺店租期已满,劳碌了大半辈子的夫妻俩也想停下来歇歇,所以不再续租。然后,停下来才几个月,唐国深就不习惯了。有时只好邀约战友去钓鱼或到他家来打扑克,时间久了,还是觉得没啥意思。
“嗨,干脆去学开车,学会开车后,我们自己开车好好出去旅游旅游。”唐国深与妻子商量着。
“你都年过花甲了,记忆力也在下降,手脚更没年轻人灵活,还能学开车?还是好好地待在家里休息休息吧。”妻子有点儿不大赞成。
唐国深在手机上下载了《机动车驾驶员考试题库》,自己进行理论学习答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科目一理论模拟考试答题达到90多分了,便到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正式报名,参加机动车汽车驾驶员培训考试。还十分顺利,仅几个月时间,他就通过了各个科目的考试,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拿到了机动车驾驶证C1类驾驶证,他还很快买了一辆小型汽车。如今,他除了还不能单独驾车上高速公路外,平时可以搭载家人和战友在普通公路上自如出入,游玩聚会,十分方便。战友们都夸唐国深的工作干劲和学习劲头不减当年。
唐国深夫妻俩
里里外外一把手
李志岩在我们同镇参加铁道兵的战友中,算得上是位大个子,一米七几的个头,70多公斤的体重,军服鞋帽都要穿大号的。读完初中就在家乡务农的他,磨练了一身好力气。刚满二十又来到施工连队,他的吃苦耐劳精神更是大大增强。平时,在连队的施工生产中,100公斤重的枕木别人两人抬一根,他一个人扛起一根就走;水泥卸车,50公斤重一包的水泥,小个子扛一包都感到吃力,他扛起一包后叫别人再给他加一包;日常,搬运水泥、装运钢筋、推独轮车子等脏苦累活他时时处处都冲在前。因为李志岩日常工作表现突出,深受连排干部的喜爱。他义务兵役期满,申请退伍时,连长、指导员都再三挽留,但因其家庭的实际情况需要,当兵四年多,他退伍回了家乡。
李志岩退伍回乡后,正好赶上家乡的青壮年男女前往深圳、东莞务工、创业的高峰时期,他带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独自来到深圳、东莞开拓自己的创业路。在村委会里当妇女主任的妻子则在乡下照顾家中老少、打理家中事务、负责村委员会的相关工作。
李志岩在东莞、深圳,他入过管理严格的工厂打工;干过日晒雨淋的浆砌活儿;开过早出晚归的汽车洗车店;做过起早贪黑的豆芽买卖;办过又脏又累的混凝土管筒灌注厂……后来,孩子大些之后,妻子也来到东莞,夫妻俩一起辛勤打拚,他们依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成功,养育着一个七口之家。
2011年,在外闯荡了20多年的李志岩因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只好回到家乡,一边务农一边照顾父母双亲,而妻子则继续留在东莞,入厂打工。几年后,因妻子要给在镇中学教师的女儿带小孩,也从东莞回到了家乡。但妻子在女儿家里帮带孩子,李志岩则一个人在乡村里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年逾古稀的母亲。
后来,李志岩的母亲去世了,女儿女婿叫李志岩到镇里的家中与妈妈一起帮忙照顾孩子,免得在乡村里孤单劳碌。但李志岩说:“我还是住在乡下好,平时既可以种些农作物、饲养些家禽自产自用,以劳动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可不是吗,尽管李志岩如今已年逾花甲,但他干起农活与年轻人相比毫无逊色。仅今年上半年,他就种植收获了花生250多公斤,榨了花生油100多公斤,种植收获稻谷500多公斤、玉米500余公斤,还饲养有数十只鸡鸭等家禽。今年种植的晚稻最少还可以收获1500公斤,红薯、木薯500余公斤。当然,这一连串的收获数字,无不浸透着李志岩那吃苦耐劳的辛勤汗水。
李志岩夫妻俩
校对:心系远山
推送:兵网文创中心 王云祥
责任编辑:心宽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