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白玉蟾《早春》:集道儒一体的白玉蟾,海南第一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名人
白玉蟾,生于公元1134年,卒于公元1229年(卒年学界存疑),享年95岁,海南海口人。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白家,遂改姓白,因母亲生他时梦见有白蟾入怀,更名为白玉蟾。
白玉蟾小时候很聪明,7岁时即能赋诗,12岁参加童子科考试,落第后对科考失去兴趣。长大些后因为见义勇为,过失杀人,不得不跑到武夷山当了道士。
老子李耳创建道教后,在唐、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李姓更被唐朝确立为国姓。唐朝时期,虽然佛道并存,更有玄奘取经之说,但在公元625年,唐高祖李渊下诏明令宣布,道教位在佛教先。到宋朝时,以宋真宗和宋徽宗为代表,更是奉道教为国教。宋徽宗明言三大爱好:女人、艺术、道教。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身上有命案的白玉蟾出家入道也就是很正常的选择了。而且还拜了个好师傅,是道教南宗第四代传人陈楠,和师傅陈楠流浪各地,学习道法。
陈楠去世后,白玉蟾之后成为道教南宗第五代传人,游历于罗浮山、武夷山、龙虎山等地,史记他“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尊崇朱熹理学,引儒家理学入道,丹法道儒结合,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收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了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70多岁后,白玉蟾被诏修建太乙宫,给皇家讲道。
白玉蟾在道教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儒学思想上造诣也颇深。历代对《道德经》的注解多达三百多本,注解者包括了葛洪、王羲之、司马光、赵佶、李贽、王夫之、纪昀等各朝代的文化巨擘,但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时,总编纪昀选用的就是葛长庚的《道德经章句注》。
作为文化名人,白玉蟾诗书画俱佳。他擅长草书、画以竹石、人物为主。诗词中的《早春》被编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
白玉蟾涉猎群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道学、佛学,在诗书画上成就斐然。由于在道学理论和修炼方面的卓越成就,他被尊称为道教南宗第五世祖,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早春时节,南面朝阳的梅枝才开了两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场雪,我在月下雪地里体味梅花散发的清香味,赏玩梅花洁白的颜色。那初开的白梅花,浓淡深浅有别,夜雾和月色附着在那色浓的花朵上,犹如笼罩着寒冷的水一般,附着在色淡的花朵上,就像笼罩着明净的沙子一般。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