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的知与行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人们无疑都想成为一个有竞争力或竞争力强的优秀的人。现实中,无论家长、老师都想让自己的子女、学生成才有出息。因此,各种成长理论、名人名言需求旺盛,大有市场,成功人士专场报告、专题讲座、媒体专访以及成功“知与行”之类书藉等大呈“热门”或“抢手”之势。这能为渴盼成功者或想更成功者提供更充分的成才成功的信息,诚然是好事、值得提倡的事。笔者在关注此类活动或信息时亦颇获裨益。但同时也引起笔者思考的是,也许是源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古训的思维导向,大凡在谈及一个人成才的因素或条件时,共同的一句话就是“要交比自己有水平或比自己优秀的朋友。” 于是,家长要孩子跟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或者多接近,社会上也导向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要交比自己有水平、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以利于自己的成长。这一教育导向是正确的,无可非议。但要使得这正确的导向更有可行性、更有实效,有一个问题是很有必要思考的,即“比自己优秀或者有水平”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方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只有界定好交友对象,才谈得上要交怎样的人做朋友。可见,这一问题的提出绝非玩“咬文嚼字”的游戏,而是很有实际意义。通常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在学校成绩好、在职场取得成功的人是优秀的人。毋庸置疑,这两类人身上是有较多优秀元素的,但仅以在学校考试成绩好和职场上取的成功作为衡量优秀的标准是不全面的。因为这里并没有至少没有直接反映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和处逆(境)能力,而这两方面正是一个人优秀与否最本质的衡量因素。例如,一起在农村长大的同伴中,其中考上大学、在政府部门工作者肯定被认为是“绝对”优秀的。然而,从家庭幸福、子女成才、心态良好、健康长寿方面来说,以上所说的“优秀”未必就比对应的“不优秀”优秀。再则,“白领”也未必各方面都比“蓝领”优秀。就人们最瞧不起的乞丐而言,除了一致认为是失败者、没出息的人外,不会再有人认为他们身上还有任何与优点扯得上干系的东西。然而殊不知,在沦为乞丐后的乞丐生存环境里,他们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是没多少“优秀”人士能与之相比的。人家都是乞丐了,还有勇气生存甚至还有笑颜!我们所谓的“优秀者”能做到吗?那怕你是博士、硕士、教授或政府工作人员、职场白领等“优秀”人士 ,真正到了乞丐的生活境地,能生存多长时间不好作估测,但活得比现实中的乞丐日子多的想必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还有笑颜可言了。 笔者之所以作此番思辦,旨在表达两个意思:其一,纯理论的“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逻辑上是行不通的,没有可操性或可实现性。因为人人都想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结果是谁也交不上这样的朋友。道理很简单,按照上述理论,如果A比B优秀,B比C优秀,C又比D优秀,稍有点逻辑思维的人就不难知晓,按照“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的理论,ABCD四者之间,谁都不可能成为谁的朋友。也就是说谁都不可能交上优秀的朋友。其二,“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怎样界定“优秀”。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里的三人就是身边人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人生中相处相遇的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虚心学习,身边就不缺乏优秀的人、不缺乏可为己之师者。笔者曾在所发表的文章中有“世上谁都是谁的老师,谁也都是谁的学生”的说法,这也是笔者努力在践行的“自家之言。但愿世上每个人都能理性地辨识“优秀”,理性地找到“比自己优秀的人”,都能交上比自己优秀的朋友,都能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