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第十二课 治 国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玄德深矣远矣”,玄德就是对人民情感深,对国家前途看得远。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个家庭,总得来说有两种模式:一是“以知治国”,二是“不以知治国”。“以知治国”就是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别人,强行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办事。只凭自己的主观做出判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会招致人民的反抗,所以就治不好一个国家,甚至连一个家庭也治不好。不以知治国就是按照大家的意志治理国家。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统一一个解决办法。这样自然就治得好。

但是要走“不以知治国”这条路,就必须对人民有感情,必须对国家前途看得远。对人民有感情,才能听得进人民的意见,才能做到“不以知治国”。你对人民的感情深,刺到痛处的意见也能接受。反之,对人民没有感情,就会觉得人民的意见刺耳,觉得是想要搞垮自己,不会听取。所以对人民的感情是治国的基础。对人民没有感情,当然就不愿意为人民办事,只想自己得利。这样必然会招致人民的反抗。除了对人民有感情,还要对国家前途看得远。比如说丰收了,也不能大吃大喝,还是要节俭,储备一些粮食备荒。对自然资源也是这样,不能因为资源丰富就超量开采,不然的话子孙后代就没得用了。

“与物反矣”,看到了与万物对应的另一面。这一句是讲处事。万事万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把方方面面都看到,这样就避免了片面性。做事的时候用好的一面,避开坏的一面,这样就很顺利。

“然后乃至大顺”,那么治理国家就极其顺利。治国有好的样板了,处事也知道该怎么做了,那么治理国家就很容易了。不仅是治国,治公司、治学校、治科室、治家等等都是这样。

水穷云起

《道德经》:智慧的两面性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治理国家并非看人民知识水平的高低,而是将人民的愚昧揭开。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遍认为文化知识越高越好,但文化知识只能代表聪明或者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并不能代表这个人有智慧。

二战期间,德国一些科学家帮助纳粹分子制造高科技武器,结果伤害无辜的人更多了,这些人虽然知识水平很高,但不辨是非,就是一种愚昧的表现。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也是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忽略了道德修养的增长,导致有些孩子只关心学习成绩,既没有社会责任感又没有关爱他人之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了,这也是一种愚昧。长此以往,失去了本心,学习的知识越多反而成了会作秀的利己主义者!所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解开愚昧,抛弃私欲,这才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史健靖媛

《道德经》:不以知治国,国之福

不以知治国,国之福。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国,这样上下一条心,就没有办不到事,也没有不可治理的事,则国家就幸福昌盛。

治国、治家、治公司,都是这样,按人民的意志治国,那就治得好。按照大家的意愿来处理事情,把问题交给大家讨论一下,统一一个好办法,自然就能治得好。

我以前做事太主观,总喜欢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听不进家人的意见,结果家庭矛盾不断。后来学习《道德经》修道修德,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主观处事方法。凡事与家人商量,按正确的意见办,这样家庭自然和谐幸福。

清静无为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