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后到80后,中福会少年宫艺术团迎来曾经的“小伙伴”
今年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成立65周年,近日通过本报及多家媒体发起了“寻找我们的'小伙伴’”征集活动,找到了不少曾经的团员。
“回这里就像回家了一样!”今天,从40后到80后,上海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朱钟堂、上海电视台译制部配音演员张欢、埃森哲(中国)咨询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张倩等多位曾经的“小伙伴”重返中福会少年宫,并分享了他们在这里度过的美好童年。
第一代《中国风》舞蹈三十年经久不衰,用艺术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从90年代团员张倩带来的老照片中,记者发现,知名女演员孙俪也曾是小伙伴艺术团的成员。
从1988年进入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舞蹈组,张倩和她的小伙伴们成了第一代《中国风》舞蹈的小演员。这只由陈白桦编排的、将不同民族的舞蹈精巧串联的舞蹈,一亮相就引发一时的轰动,至今已演出了30年。
图为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团长陈白桦为小演员化妆。
“特别是1994年10月,我们带着《中国风》赴北京参加国庆45周年庆典演出活动,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人民大会堂的精彩亮相,获得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张倩说,“在这里,指导员不仅教授舞蹈技巧,也将民族文化和浓浓的爱国情怀融入日常点滴,教会我们用艺术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张倩和她的女儿
儿时的暑假,每天长达八小时的训练,张倩却并不觉得苦。“有时候来不及做作业,我们就趁着排练的间隙在后台写功课。”张倩觉得,正是从小在无数的舞蹈训练中培养的坚韧不拔,帮助自己克服了无数困难和阻力。现在,她把自己的女儿也送到少年宫学习舞蹈,希望她不但能接受艺术的熏陶,更是为了培养她的人格和精神。
从兴趣启蒙到终身追求,与儿时的教育密不可分
今天,年近八旬的朱钟堂走过儿时活动的大草坪、排练厅等记忆犹新。
他告诉记者:“和现在孩子参加的兴趣班以上课为主不同,1954年,我参加的小伙伴艺术团兴趣小组纯粹就是来玩。这里没有老师只有指导员,指导大家玩航模、无线电、舞蹈、朗诵、乐器、表演等等,凭着在玩中培养的浓厚兴趣,后来很多人因此走上了相关的职业道路。”
朱钟堂本人也正是如此,他从13岁起在这里学习口琴、手风琴,并加入管弦乐队,到后来成为作曲家、从事音乐教育事业,都与儿时这段艺术启蒙密不可分。
虽然年届八十,朱钟堂对视频剪辑、配音等现代艺术创作的熟练操作,丝毫不输给现在的年轻人。这位“玩”了一生的老先生,始终以学习和探索未知为乐趣。
“在小伙伴艺术团的艺术启蒙教育,对我今后走上艺术道路有很大帮助。”为《成长的烦恼》等4000余集译制片配过音的张欢,今天回到儿时在少年宫的排练厅,觉得既亲切又温暖,“当时我们来这里完全没有功利心,我在戏剧组学表演、排小品、练朗诵,一学就是一整天,但一点也不觉得苦。”
令张欢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既痛苦又自豪。当天的朗诵节目快开场前,担任领诵的她被一辆黄鱼车撞到在地,两条腿和两个膝盖摔得鲜血淋漓,张欢的指导员赶快领着她简单消毒并擦上红药水。但指导员告诉她:“不管什么情况,演出是第一位的 。”于是,坚持完成了节目的张欢,从此对敬业精神有了最切身的体会。
多年后,已经长大的她,成了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的一名配音演员。炎炎夏日,由于录音间的空调噪声太大必须关掉,演员们不得不忍受工作时的满头大汗。“当时谁迟到了就要请大家吃冷饮,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张欢觉得,虽然过去条件艰苦,但大家的热情投入为更多的观众带来的欢乐非常值得。
小伙伴艺术团60年代合唱团组员宣善琴,带来了许多当时的老照片。
中福会少年宫成立十周年,宋庆龄亲笔题词祝贺。
1960年,十岁的宣善琴因为嗓音天赋成了小伙伴艺术团合唱队的一员,从此,“唱歌成了我一生的爱好,现在我还经常和以前的小伙伴们一起唱歌。”二十多年前,她们找到了一些当年的“小伙伴”,又共同组建了一支“老伙伴合唱团”,现在还吸收了更多热爱唱歌的老年人。
当年宣善琴参加演出时的工作证。
中福会少年宫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照片。
作者:储舒婷
编辑: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