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由缰(15)
许河清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个性鲜明,有一副铜喇叭的嗓子,草根的外表下装着一颗纯朴善良的心。他培育的子女中,长子当了大半辈子生产队长,是老资格的基层干部,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能力所限,一直在队长与副队长的位置上徘徊。满子曾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复员后在住海南陵水县。
在他从容地老去的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自己没多少文化,但他的名字本身却很有文化内涵。我老爸就曾告诉我说许阿公名字背后含义:是出自“河清海晏”这个成语,名字中隐含着期待黄河水变清的太平盛世之意,是他祖辈父辈寄托的美好愿望。
旧社会农村,生产“人口”的效率很高,一个比一个会生、能生。在其一母所生的七兄弟中,许阿公排行第四,人们亲昵地称其四哥或四伯,背地里统一称呼他的小名——许阿四,小名比大名更加深入人心。
阿四伯不抽烟、只喝点小酒,生活过得算富足。在儿时的记忆中,他是全村唯一养有羊群的农户,有五、六头黑山羊。他家在村子尽头的偏僻之处,“单家园屋”的地利条件十分适合养羊,他有经济头脑、能因地制宜发展养植业。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的日子过得比村里人更讲究一些,主要体现在一日三餐的菜碗中。他是村里的兼职屠宰员。曾记否,“池猪佬”曾入选“广东有三宝”的顺口溜,由此可以想象,他餐桌上让人唾涎的好东西有多么吸引人。
六十年代之前他是磜背村的“一把刀”,之后即便有人也加入这个阵营,但“猪刀权”仍掌握在他手中。村子里谁家的猪养得如何,他比谁都关心而且也最清楚,既是业在其中亦有利益的诱惑,既有一份收入又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免费大餐,顺便买上半斤八两上好的“甲心靓”带回去犒劳家人,因而乐此不疲!那个年代农村人虽然都穷,但人情味却特别浓,但凡谁家的猪上了屠桌,那天晚上一定会摆上一两桌,以猪下什唱主角,招待左邻右舍,兄弟梓叔在煤油灯下笑逐颜开、其乐融融。
阿四伯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却不晓得山里人的木匠活,但他有自己的生财之道,他会制作各种类型的竹扫把,有大的有小的、有用来扫地的、也有用来洗锅头的。年届花甲后,他就摆脱了集体的约束,他可以逢圩必出,自己支配自己十分自由。生产队照顾他养了一头牛,养牛既可以争点工分又可以寄托精神,他很享受这过程。每逢赶集日他挑一大担竹扫把换来可观的票子,晚年老两口的生活过得很殷实。“阿四伯变阿四哥”的幽默也因他而出。一天,刚剃完头的阿四伯满面春风地走在村道上,恰好碰到迎面而来的林三队的阿陈伯,突然灵光一闪的阿陈伯脱口而出,于是,“阿四伯变阿四哥”的幽默便流传了下来。
感激阿四伯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那年那月,在我老爸落难期间,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之下,不少人都选择明哲保身,唯许阿公依然我行我素,与我老爸依旧维持纯朴的乡情、一衣带水的亲情。平日里,只要我老爸在他家附近的田地里劳作,只要条件允许他一定会热情地邀请老爸去饮茶;老爸通常伙同增伯一快驶牛,在许屋脚下或在井头窝一带,离阿四伯的家都很近。两个人一起驶牛,偷个懒也不会有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