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姓源流及范姓名人与苏州(修订)

范姓源流及范姓名人与苏州

换一个角度看,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迁徙移民史。看葛剑雄教授关于人口、移民史的书,更容易看清历史的表里。在清末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对源于西方的民族学是有所突破的,“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在迁徙移民史的背后,是说不尽的天灾人祸场景:战争、水患旱灾、地震……

每个家族的历史往往通过族谱传承,一些有声望的家族持续记录家谱,是最生动鲜活的历史。而大部分分散流离成为姓氏的孤岛,渐渐无法接续族谱。特别是碰到特殊的年代,批判血统出身论,消失了大批的族谱。如今又是一个太平盛世,很多关于宗亲、姓氏的联谊聚会活动越来越多,修族谱的事有成为风尚的趋势。

我记事起,就生活在相对闭塞的山区,我的范姓人家就只有父亲那一代上下两辈,住在近邻有着血亲的几家,且是没有族谱的,估计从外地迁徙到此地年代不久。后来走的地方多了,认识更多的同姓,总是记得问问家谱的事,也看到几部家谱。结合我在其他史籍资料中学到的常识,慢慢也理出些头绪,但更多的是断代缺失。

范姓起源于晋国贵族士会封于范,即范武子。范武子(约前660年—前583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2006年,范武子之墓在其封地河南范县高码头乡老范庄被发现,是找到了范姓祖坟。

范武子在史籍上是有多处的善政记载,后来的晋国大夫叔向和赵文子(就是通过电影和戏剧而尽人皆知的赵氏孤儿)在游范武子墓地时,叔向有极高的评价:“唯范武子,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追,不阿而退。”

后来晋国的六卿(指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兼并争斗中,先是智伯灭范,后来韩赵魏灭智氏,三家分晋,历史由春秋进入战国时代。智伯灭范后,范姓迁徙到顺阳,古代的顺阳大致就是如今的丹江口水库周边,包括河南南阳的淅川、湖北十堰、老河口一带,离我的家乡已经很近,不知道我的一支是否从顺阳迁徙而来。

顺阳的范姓后来是有过一段辉煌,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声名显赫,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间累世相继,有多达二十九人名载史籍,贵显于世,是当时中国范姓最为显赫的一支。总结起来,顺阳范氏凭藉累世经学,坚守术业,传承百年,浸成文化世家。

从春秋到东晋有七八百年,缺少连续的族姓谱系记载,所以田余庆教授认为顺阳范氏于两晋始,应属新出门户。田余庆教授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研究者,他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他同时认为作为两晋南朝顺阳范氏第一代的范晷,他的出现对顺阳范氏的振兴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铺垫作用。范晷少年游学他乡,被辟为官,子孙藉其荫资,好学文化,为官朝政,效忠儒学皇权,终保范氏一族仕途坦捷,顺阳范氏家族政治地位在两晋南朝也得以维持。

我在查阅一些族谱时,很多族谱在隋唐以后开始不清晰,我不知道是不是和门阀政治的淡出有关系。因为自己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工具,就没有继续深入自己不明了的地方,忙于自己的工作,读书不求甚解,作文浅尝辄止。

今年来到苏州,因为三个范姓名人对苏州影响很大,又引起了我的兴趣。苏州很多重要的名胜古迹、街巷路桥名与他们相关。这三个范姓名人是范蠡、范仲淹、范成大,其中范仲淹和范成大两个苏州人氏,分别在北宋和南宋朝官居副宰相职,被苏州人民合称为“范氏二公”。

功名始终者——范蠡

春秋时代距离太远,所以关于范蠡的很多事迹散见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最励志的是他协助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成就霸业。民间津津乐道的是他在助勾践成就了灭吴大业后,带着西施从苏州的石湖泛舟遁入太湖,不知所踪。范蠡清醒地知道勾践此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这是大智慧,民间觉得他隐遁的结局不足以体现他的大智慧,所以后来又出现齐、吴等国经商,经商也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商圣”。宋代李昉《太平广记·神仙传》: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范蠡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是成功者。苏轼评价: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宋黄震更是赞叹:春秋战国近五百年, 以功名始终者惟范蠡一人。

《吴越春秋》载:“蠡字少伯,乃楚宛三户人也”。指出他是南阳淅川一代的人,也就是和顺阳范姓地望一致,因此有分析认为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顺阳范姓之祖。由于范蠡三子,有一子范中男因误杀人触犯楚国法律被处决,其余二子不知所终,所以此后世系不明,是否和东晋显赫的顺阳范姓有关,也只能猜测。

苏州如今有范蠡公园、蠡墅路、盘蠡路、苏蠡路,还有他隐居时遁入太湖的“蠡口”,石湖风景区的范蠡祠,范公堤等与范蠡有关的遗迹。无锡也有包括蠡园等,越国当时在浙江,浙江一带也有多处范蠡遗迹。

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范仲淹本是苏州人,高祖范隋在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苏州。曾祖和祖父、父亲范墉在吴越为官。进入宋朝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苏州人是特别敬重也厚爱范仲淹的,如今苏州天平山森林公园就是一处以范仲淹为主题的名胜,入口即是乾隆御笔“高义园”牌坊,取义杜甫诗:辞第输高义,观园忆古人。纪念馆内有朱熹的题匾:第一流人物。除了范仲淹的祠,天平山有着范仲淹高祖范隋的坟墓,被后人称为丽水府君,就是他带领这一支范姓从邠州(陕西彬县)来到江南。园内还有其曾祖、祖父、父亲的三公祠。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家境变得困难,母亲改嫁至山东淄川某朱姓人家,二十六岁年以“朱说”之名中举,后在服完母丧即回复范姓。

范仲淹对苏州的影响对应着他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景祐元年(1034年),苏州久雨,江湖泛滥,积水不能退,造成良田委弃,农耕失收,百姓饥苦,范仲淹出知苏州后,根据水性与地理环境,提出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于海的治水计划。范仲淹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方式,自南宋至元、明一直沿用,受益至今。

范仲淹在任苏州知州第二件泽被后人的事是创建苏州府学,他将府学和文庙结合一起,开创庙学合一的体制,为后世和其他地方所效仿,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苏州府学后世为苏州培养了大量人才,如今的文庙保留规模远不及盛时,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苏州老城如今有一街名叫范庄前。这是范仲淹当时购置义田千亩,建立范氏义庄的旧址。义庄作为族姓公产,周济族人,并附设义学供族人子弟免费入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义庄。今天的景范中学就建在原范义庄旧址,从学校的名字可见苏州人对范仲淹的纪念。学校内现还保存有范仲淹的遗迹。

从苏州天平山的相关纪念陈列上看,范仲淹祠及其家族相关纪念遗迹历代有其后人来祭祀,并增添设施、留下文字碑刻,很多后人有相当作为,次子范纯仁即为北宋名相,世称“布衣宰相”。万历年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允临弃官归苏,将从泉州带回的枫香树苗380棵植于天平山,至今已是四百多年,树大叶茂,天平山秋赏枫叶已成为一大盛事。

有人说正是“先忧后乐”和创立义庄重视族姓教育是范氏家风,福荫后世。

千古湖山人物——范成大

范仲淹去世七十多年后,苏州降生了一位范姓名人范成大。范成大是苏州人,出仕前和退居后在苏州,没有在苏州任职,所以范成大对苏州的影响,我更赞同他的后辈同乡叶茵的评价:千古湖山人物,后一句是:万年翰墨文章。

范成大受人敬重可不仅是他的诗文,在积弱的南宋他出使金国,向金索回北宋诸帝陵寝之地等外交事务,虽然后来金国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南宋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但范成大不畏强敌,可以保全气节而归,广受敬重。范成大回国后写成的使金日记《揽辔录》里记有此事。

最让苏州人念念不忘的,一定是范成大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写下的那些田园诗,特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说不尽的农村生活春夏秋冬里的艰辛与乐趣。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种辛苦劳作中也透出些乐趣,是有别于柳永的“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的轻松浪漫。

范成大有着石湖情结,少时即居石湖,最后在石湖度过了十多年闲适优裕的晚年,退职在就在石湖边和上方山建造他的“石湖旧隐“,晚号即是“石湖居士“,其文集也大部分冠以”石湖“二字。如今的范成大祠即在上方山脚临湖的茶磨山屿,这是一处伸进石湖的半岛地势,可以尽览石湖风光。

石湖连通着太湖,范蠡即由此泛舟入太湖。石湖是吴越古战场,当年的金戈铁马隐隐在湖光山色中,更多的年代是一处胜景。清乾隆年间苏州籍宫廷画师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如今更习惯称《姑苏繁华图》),主旨是表达盛世繁华,与《清明上河图》并称为“北清明南姑苏“。徐扬的画即是从太湖边的山前村开篇,越云岩山,过木渎古镇,到石湖,再往进城的方向一路画到山塘虎丘止,石湖即是画作的一个重要节点,以代表姑苏形胜。范成大住在这样一处苏州标志地理,除了给后人留下众多的诗篇,还潜心写了《吴郡志》,被称为宋代方志体例定型化的代表作,影响后世修志。这部方志是苏州的记忆也让苏州记住并感激范成大。

(0)

相关推荐

  • 成其大者,范成大也 喻军

    . 成其大者,范成大也  喻  军 . 太湖之滨.姑苏城之西南.上方山之东麓有石湖.其山虽无邃壑高岩之峭,却见湖光绮秀.簇黛攒青之幽.那里是我仰慕已久的.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1126-1193 ...

  • 苏州范仲淹世系、吴县范氏

    迟到的发帖.本应网友之约也. 这一家族来自邠州,属于近代世系===可考而不间断的上限为唐末,以上不详.有的说法说是唐宰相范履冰(河内人)之后,以前我还相信,后来才发现明显是虚构.想当然了,攀附唐代宰相 ...

  • 范石湖修志与石湖志的编修 陈其弟

    <姑苏晚报>2021年10月11日 B05版 人以地名 湖以人显 在苏州城西南上方山下,有个石湖,此处风光秀丽.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县人.绍兴二十四 ...

  • 北宋名相范仲淹源流世系

    一代名相--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苏州,生于徐州.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一代名相. 两岁丧父,母亲谢氏贫苦无依,改嫁山东邹平长白山朱氏,改名朱说. 1015年,27 ...

  • 万顷石琢成,越垒对吴城

    <苏州日报>2021年04月07日 A03版 □苏报记者 张丫 罗雯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吴越争霸,凿石开渠,以得巨浸,留下无数人文遗存:这是一个有景致的地方,湖山相映,塔影画桥,交织成 ...

  • 苏州运河十景:石湖五堤

    2021年年初,苏州"运河十景"建设正式启动,着力打造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 立秋过 ...

  • 石湖,太阳下半湖碧玉

    ★旅游地点:苏州石湖风景区 几次途经石湖都在有意无意间错过,这次倒是凑了巧,还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正好可以去转一圈. 石湖是太湖的支流,相传在春秋时期,范蠡携西施就是从这里泛舟进入太湖的.就因为有了这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范”姓

    范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五十九位大姓,尤盛于豫鲁地区.当今范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6%,总人口大约在485万. 范的名义 范,在<说文>中说是一种草.专产范草的地方称为范,最早居于范 ...

  • “范”姓源流

    范,高平郡(晋时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南朝刘宋时期置郡,郡治移至高平,即今山东邹县西南).尧的后人刘累裔孙杜隰叔,其父杜伯在周宣王时无罪被杀, 叔逃到晋国,其子杜葛在晋国任士 ...

  • 康姓来源及此姓名人故事

    本人康姓,据族谱介绍,我们是周文王九十九个儿子之一的康叔的后裔.周朝的势力一开始在关中今陕西一带,后来向四周扩散.但周文王姓姬,怎么会和康姓搭上关系呢? 左,康有为 当时姬姓是个大姓,也是个高贵的皇族 ...

  • 范姓起源(五) 源流繁衍

    范姓起源(五) 源流繁衍 范氏以河南范县发祥,后来智伯联合魏击败了范氏,范氏就被赶出晋国,流散四方.有人则徙居南阳顺阳.战国时,南阳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 作为一个古老姓氏群体,范氏自从得姓以后,就 ...

  • 牛年出生的范姓男宝宝起名:生机勃勃、有涵养的男孩名字

    微友联系天赐佳名,想给孩子取个生机勃勃.有涵养的男孩名字 (天赐佳名卜广鉴认为起名不仅要参考家长建议,还要以生辰信息为核心,分析取名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 以下信息希望可以给你灵感   ) 牛年出生的范 ...

  • 宝宝起名:范姓女宝宝秀气伶俐、楚楚动人的名字

    宝宝起名:范姓女宝宝秀气伶俐.楚楚动人的名字 姓名的音律美主要表现为名字清脆响亮,声调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听之悦耳,没有不雅谐音联想.好名字一定是精心推敲,深思熟虑的,且符合大众审美,并有一定审美价值 ...

  • 老石人李晨,一个让范“爷”栽跟头的插刀人

    这几天,李晨比较烦.网友转发<渣男李晨现形记>被李晨起诉,没想到结果来了,李晨作为娱乐明星,应当对大众评论具有一定的容忍度",驳回了李晨的全部诉讼请求.今天我们说讲讲偷鸡不成蚀把 ...

  • 范姓成语大盘点,范家人你知道几个?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范",先点上面蓝字范氏宗亲总会,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范张鸡黍 发音fàn zhāng jī shǔ 释义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 ...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范姓人物?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战乱频仍,战火纷飞中有一部分人扬名立万,大多数人仍默默无闻,甚至没有生存的机会.本篇就来聊聊汉末的范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 ...

  • 赏精品汉印——范姓集萃

    赏精品汉印——范姓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