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出路)〔从出〕(误治后,表邪不能从汗而出。因火而盛:因误用灸法,邪热愈加炽盛。)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者,名〔水)〔火〕逆(凡误用火法治疗,因而形成变证的,称为火

​六、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出路)〔从出〕(误治后,表邪不能从汗而出。因火而盛:因误用灸法,邪热愈加炽盛。)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者,名〔水)〔火〕逆(凡误用火法治疗,因而形成变证的,称为火逆。)也。原文116中段

【郑论】 按脉浮之病,本应汗解,方为合法,医家不究脉体,而妄以火灸之,大悖经旨。

况表阳也,火亦阳也,二阳相合,邪不从外出而从内攻,遂致腰以下必重而痹者,是邪伏于下,阻其太阳寒水流行之气机故也。名日火逆者,是重在未得汗解,而水滞于下也。

【阐释】 本条系116条中一节,指出浮脉误灸后的变证。浮脉在表,宜以汗解之,医以火灸取汗,而不得汗,邪无从出,因火而盛,虽不一定焦骨伤筋,而火阻其邪,阴气渐竭,下焦乃营血所治,营气竭而莫运,必重著而为痹。亦即郑氏所说:“邪不从外出而从内攻,遂致腰以下必重而痹者,是邪伏于下。”则欲治其痹者,宜先治其火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