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及朱元璋屠戮蓝玉一党的手段
最近偶然读了一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的明初史料《太祖皇帝钦录》,从里面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不同于《明太祖实录》、《奉天靖难记》、《明史》等史料所塑造的那个多有不法事的晋王朱棡,让我深刻认识到官方史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由胜利者所撰写,在彼此存在矛盾乃至互相敌对时,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总是千方百计地美化自己,丑化敌方,因而充斥着大量曲笔与隐讳、篡改与捏造。
还让我见识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究竟是如何稳准狠的以血腥残忍的雷霆手段屠戮蓝玉一党及傅友德、谢成等开国元勋。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想过一个问题,明初那些威名赫赫、身经百战的开国名将,为何在面对朱元璋血腥残忍的屠戮时,完全没有半点有效的反抗?
朱元璋杀戮功臣,不仅是杀得多,而且是杀得狠,手段极为血腥残忍,大多都是剥皮、凌迟、诛杀三族。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人都会做困兽之斗,可明初被杀的那些开国功臣,无不是像个绵羊一样,乖乖地引颈就戮。
《明太祖实录》和《明史》等官方史料对朱元璋究竟是如何诛杀功臣提及得很少,多是一笔带过,而《太祖皇帝钦录》则较为详尽地记载了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诛杀蓝玉一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先简单介绍一下《太祖皇帝钦录》,它是一部由明初晋王府编撰而成的明太祖朱元璋敕谕集,其中收录的大部分都是朱元璋下达给晋王朱棡的谕旨。包括大量非常口语化的口谕和密旨,这些文字看起来完全就是大白话,和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文绉绉、严肃正经、高大上的皇帝圣旨大不一样。
尤其是《太祖皇帝钦录》所记录的这些朱元璋的口谕、密旨,其中许多都是《明太祖实录》和《明史》中未曾记录过的内容。从中可以发现,晋王朱棡在洪武朝后期的作用远比《明史》和《明太祖实录》中所显示的要重要得多得多。
而晋王朱棡变成了后来明朝官方史料里那个多行不法事的恶王,可能很多都是出于后来夺位成功的朱棣的贬低和丑化。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三人是同母兄弟,燕王朱棣则与周王朱橚是同母兄弟,二者之间的亲疏很明显。
燕、晋二王早有矛盾,尤其是在太子朱标去世以后,晋王朱棡自然与同母亲兄朱标之子朱允炆更亲,对雄心勃勃的朱棣也怀有戒心,甚至晋王朱棡的存在,或许还对燕王朱棣有监视之意,朱棡若非早逝,朱棣靖难之时恐怕又多了一大阻碍。不过,以历史上朱允炆激进到六亲不认的削藩表现来看,晋王要是不死,燕、晋二王,还真说不好他先砍谁。
其实我甚至隐隐觉得在洪武朝后期,晋王朱棡比燕王朱棣更受朱元璋信任,因为洪武朝大名鼎鼎的“蓝玉谋反案”就是在晋王朱棡的协助下处置和善后的。
当时所有的公侯都在山西境内,而蓝玉案爆发后负责善后事宜的也只有晋王朱棡一人,无论是老二秦王朱樉还是老四燕王朱棣基本都没有参与。可以说朱元璋敢于在山西直接处理犯事的公侯,最大的底气就是晋王朱棡。
尤其是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将晋王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以及朱棡的儿女亲家、晋世子朱濟熺的岳父颖国公傅友德全部处死以绝后患的时候。对于岳父谢成留在太原的亲属,朱元璋也是命令晋王就地将他们处死!
仅仅看朱元璋给晋王的这些口谕和密旨,就觉得实在是血腥恐怖极了!
满目可见的都是“凌迟了”、“废了”、“都砍了”、“碎砍了”!
还吩咐晋王就在当地把哪个侯、伯给“凌迟”、“废了”、“碎砍了”、“成年男丁全砍了”,又教晋王具体如何操作,比如先要稳住对方,不让其知道,说不会杀他,只是回京师,然后把哪个侯、伯、都督、指挥全家人口都拿来......
如果只看《明太祖实录》和《明史》这些史书,会觉得朱元璋非常轻而易举地就将这些功臣元勋给处置了,甚至有些轻描淡写,基本就是一个“伏诛”就概括了。
但到底是怎么杀的,当时很多人并不在京师,甚至不少公侯伯都督指挥们还带着大军,就不怕他们起兵反抗?
读完《太祖皇帝钦录》,基本就有答案了:
首先,蓝玉一党所谓的谋反败露而被全部屠戮的根本缘由其实是皇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意外去世,朱元璋决意立皇孙朱允炆而非朱标嫡子朱允熥为继承人,那么朱元璋必然动手剪除开国武将勋贵集团对于皇权的威胁,尤其是蓝玉外甥女常氏是朱标太子妃,朱允熥是他的甥孙,他和开国公常昇(常遇春之子)对朱允炆是个巨大的威胁。
《明太祖实录》中对处置蓝玉一党的经过仅有非常简略的记载: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丙子(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薨。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丁丑(二月初二日),上命晋王总宋国公冯胜等所统河南、山西马步军士出塞,胜及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驰驿还京,其余将校悉听晋王节制。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乙酉(二月初十日),凉国公蓝玉谋反伏诛。
当是时,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都督黄辂、吏部尚书詹徽、侍郎傅友文及诸武臣尝为玉部将者,玉乃密遣亲信召之,晨夜会私第,谋收集士卒及诸家奴,伏甲为变,约束已定,为锦衣卫指挥蒋瓛所告,命群臣讯状,具实,皆伏诛。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壬戌(三月十七日),会宁侯张温、都督萧用等坐与蓝玉同谋伏诛。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壬午(四月初八日),沈阳侯察罕坐蓝玉党伏诛。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壬辰(六月十八日),都督马俊坐蓝玉党伏诛。
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己巳(七月二十六日),都督聂纬坐蓝玉党伏诛。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十日,蓝玉案发,蓝玉被诛杀,这个时候宋国公、颍国公、开国公、定远侯、全宁侯等人皆统帅大军在山西一带,而实际上明太祖早在二月初二日就派人给晋王下了一道制谕,让晋王将他们的兵马点视,领率塞上隄备,而诏公侯们全部“驰驿赴京议事”。
这实际上就是将总兵官支走,悄悄剥夺了他们的兵权,以出塞为名加强朱棡对军队的控制,防止生变。其次,防止蒙古人借机生事。最后,将武臣集中在一起,也便于抓捕与蓝玉有染的人。这道制谕于二月十三日到晋王手中,这个时候,公侯们大概还不知道南京的事情。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三日:
舍人冯谦、内使黄十三钦赍制谕晋王: 将总兵官太师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所统河南、山西各都司马步军点视,领率塞上隄备。其总兵官宋国公、颍国公、开国公、定远侯、全宁侯, 皆驰驿赴京议事。在塞官军并不取赴京,诸侯等悉听节制, 如制奉行。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二日。
不久,晋王又接到锦衣卫百户郝进传来圣旨,朱元璋明白告诉晋王,说蓝玉一党已经因为造反而被全部凌迟处死了,让晋王立即和郝进将会宁侯和他的儿子就地凌迟处死,家中成年的男人都“废了”,女人全部送给晋王,家财解京。
这个会宁侯是张温,也是明初名将,西征北伐都有功,还曾跟随傅友德征云南。
张温早年是跟随朱元璋渡江作战的老兄弟,当年固守兰州,重挫王保保元军,被朱元璋称为奇功。洪武十二年封会宁侯,洪武二十年随蓝玉一起讨伐辽东前元太尉纳哈出,洪武二十五年八月起赴山西平阳府屯田练兵至今。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
锦衣卫百户郝进传奉圣旨: 蓝总兵通着府军前卫指挥、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造反凌迟了。着王那里差的当人同郝进去将会宁侯并他的儿子都凌迟了; 家人成丁的, 也废了;妇女与晋府配军。马疋(匹)多时牵两三疋回来; 其余的, 交在晋府; 家财解来京城来。东胜军马多,好生机密, 着那里不要出号令。钦此。
二月二十六,传来圣旨,让晋王取公、侯们回家。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钦差承奉刘二哥到来, 本月十八日早朝,钦奉圣旨: 你去王那里说与王,如今取公、侯每(们)回家, 他管的屯田的,却着的当致仕官管着屯种。钦此。
又奉圣旨:着王将二都司军马, 收拾得停当, 出边塞,两头巡哨。着百姓屯田。钦此。
从三月初五到三月十七,朱元璋连续派人去山西,让晋王拿人,其中包括东莞伯何荣全家、镇西卫葛指挥、指挥陶春等人。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初五日:锦衣卫百户梁杰传奉圣旨: 差人去拿东莞伯, 并男何公著等人口都拿来。钦此。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锦衣卫百户刘旺传奉圣旨:提取镇西卫葛指挥。钦此。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十七日:锦衣卫千户徐良传奉圣旨:提取指挥陶春等三十三名。钦此。
三月二十二日,一道圣旨告诉晋王,如果他三护卫军马出哨没回来,可以将三都司军马交与宋国公冯胜,可见朱元璋这时候可能还没打算杀冯胜。的确如此,冯胜应是洪武二十八年被赐死,其家族似乎并未受到严厉惩罚,算是下场最好的。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钦差内使杨保到来, 当月十三日于奉天门, 奏殿下军前回不回?
奉圣旨:王要回便回。不回时, 领三护卫军马出哨。三都司军马交与宋国公。钦此。
三月二十三日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三日传来一道圣旨,其中一条提醒晋王,功臣作乱的多,让他不要率步军出塞。
承奉刘二哥、内使黄十三钦赍圣旨, 记事二件:
一件, 功臣作乱的多,步军出塞一节不可。但马军出塞, 亲自领至塞上, 着令都指挥于彼驻扎巡哨, 自将护卫马军回至本国。即目广平、顺德、大名、山西、辽州、沁州, 王添锡者作贼, 山西都司不行用心追捕, 以致境内草贼日夜伤人。火速着定山西都司, 务要追剿得获。纵出别都司地方, 亦也着令粘纵追捕。
一件, 队伍内胡人, 用心隄备。外用牢笼, 内必多机以备。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三月二十四日,内官而聂、驸马梅殷传来一道恐怖的圣旨,让晋王把那三个侯全部“碎砍了”,也就是凌迟,连家人、火者(泛指受阉的仆役)、成丁男子都砍了,家财牲畜送给晋王。“碎砍”的三个侯具体是谁还待细查。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内官而聂、驸马梅殷传奉圣旨: 说与王,把那三个侯碎砍了; 家人、火者、成丁男子都砍了; 家财头口交与王府; 妇女,王府差内使起解。钦此。
四月十七日,内使刘察生传来一道圣旨,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告诫晋王要与这些公侯密切接近,牢牢掌握兵权,而且一定要小心这些公侯,平时要加倍警戒,以防不测。同时还反复陈述了蓝玉及其同党的罪恶。
这里还提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不知为何,晋王把他的世子朱濟熺派到京师南京,这让朱元璋很恼火,甚至威胁晋王,今年深秋你不把世子叫回去,老子就将你贬到云南去!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十七日:
内使刘察生钦赍圣旨, 记事五件:
说与第三子梱知道: 前者汝在塞上, 诸公、侯亦在塞上。尔帅兵自作行营, 诸公、侯务要相从密近。尔曾言自有护卫军马, 诸公、侯回尔话我等保驾保驾。近者, 全宁侯被擒,东莞伯拿至京师。
各人所供: 蓝贼在四川,特地差人说与军上诸公、侯,听候蓝贼到京城下手时,教各处都相接应。
这等情由,是东平侯对东莞伯说。这这厮每(们)不肯相离, 只称保驾, 其中反意甚切。今后都司军马, 至九月初各回本卫, 四月初皆出塞上。行营处所, 务要深谋远虑。护卫军马侍立者, 更相轮换,一个时辰一班, 衣甲不离身, 常以千数为定。一时轮一番人不辛苦。各卫启事人员, 令透脱人审实明白,启何事务。去其衣甲,方许进见。若在战阵间, 不去衣甲。
一、即目世子长成, 塞上调兵, 令世子还国,父子更相轮替,往来塞上,帅大势军马,以练风霜。亦且父出,子守其国;子出,父守其国。根本且固,甚是停当。尔不才, 尔不听父训,留世子于京师,但出塞上,国中且虚。或尔归来, 军中无主,甚失计较。今秋凉,若不取世子归, 直贬你到云南。
一、都司孙都指挥,假以差使,令赴京来。其余者, 外加抚劳, 内用防闲。
一、前者与尔制书, 许尔点视都司军马, 节制动静。此书须教二都司并护卫头目尽知,为永远之计。
一、言致仕官多害百姓, 若有告者, 连状明出榜文昭示屯所。此等放肆害民, 皆是诸公、侯暗地互相阴谋, 故令如此。或令民逃,或生酷害。虽有下屯之名务要坏损不成。幸尔不与胡战。设若与胡大战, 命此等公、侯为总兵,近者人犯,窥此情由, 若有战时, 必以诈败, 故衰军势有此反端。今为首者公、侯人等,自作自犯,十去八九。纵有一二,不令总兵, 明有反状, 皆亲戚相碍,兼念前勋,使养老于家。练兵练将, 皆尔等秦、晋、燕、周、楚、齐、湘, 岁出塞上,抚绥军士, 以备将来与胡大战。尔等长成,不靠外人为将。记心, 记心。
尔四月在国, 五月在国,六月复出塞上 九月验屯所粮, 十月终回国。验粮多少? 人户见存多少? 逃亡多少? 逃亡者,皆是诸公、侯密说与为首小民,故意逃亡。今若勾取, 必须宽缓抚绥。今夏生理, 人既逃亡, 不能成事。逃者,明岁务要人屯, 庶免本罪。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是吧?
我想可能晋王也动了点心思,这里不能不提晋世子朱濟熺的年纪了。
朱濟熺(1375年5月19日-1435年),生于洪武八年,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嫡长孙朱雄英早已去世,朱濟熺实际上是朱元璋的长孙,他比朱允炆大两岁,比朱允熥大三岁。
由此看来,朱元璋早就要求晋世子回国,可晋王却一直拖着不肯。以至于老朱发出最后通牒,称今年秋天世子还不回国的话,就要把晋王贬到云南去。
那么晋世子回国了吗?
并没有!
据实录记载,八月癸未,秦王樉、晋王棡、今上(指朱棣)、周王橚、齐王榑至京师。
一个月后,晋王回藩国山西太原,但晋世子还是没跟着回国。
在洪武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钦差驸马欧阳伦、王宁到来,传奉圣旨:拨与燕府羊一万只。钦此。一件,着世子回国,钦此。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多次催促乃至威胁贬他到云南,甚至晋王本人亲自来京的情况下,晋世子依然长期逗留在南京。
晋王到底想干嘛?想刺探京师消息,以便于在某种特殊情况下里应外合?
这不能不引起朱元璋的疑心。在剪除了真嫡长孙朱允熥的常系外戚势力之后,朱元璋突然发现自己这个朱老三似乎也不安分了。后来永平侯谢成(晋王岳父)和颖国公傅友德(晋世子岳父)还是被朱元璋处死了,会不会有晋王这方面的因素呢?
接着另有圣旨,命令晋王把徽先伯桑敬和安庆侯仇正也“废了”,把凤翔侯张龙、永平侯谢成(晋王岳父)送到京师去。
又奉圣旨:这遭出去时, 带几个断事官去。但有管屯田头目害屯田人, 要钞多少,就着断事官追钞还被害人。又着断事官问他要害人的招词明白,钦此。
又奉圣旨:徽先伯、安庆侯,这两个都废了。凤翔侯、永平侯,早发回来。钦此。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二十日:
为抄提潞州卫指挥徐昉,内使虎儿口传圣旨:着他本卫解来。钦此。
五月二十三日,晋世子朱濟熺的启本送到了晋王手上,说五月初九日,朱濟熺当面得到了他爷爷朱元璋的一道圣旨,让朱濟熺写启本告诉他父亲晋王,让安陆侯和商都督回来,保证不杀他俩,外公(也就是永平侯谢成,他是晋王的岳父,是晋世子的外公)和凤翔侯张龙也没事,一起回京就是。西凉侯濮玙和蓝玉有牵连,不要告诉他。将他送到京师,不要枷锁他。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内使小驴儿等赍到世子启本,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九日早朝,于奉天门钦奉爷爷圣旨:你写启本去说与你父亲知道, 着安陆侯、商都督回来。他两个是无事的。爹爹说与他两个不要烦恼, 比外公、凤翔侯一般好好的,教他回来。西凉侯他是知情的,不要他知道。差人防送将来, 不要枷锁他, 也不要监他,只这般好好的防送将来。钦此。
五月二十四日,晋王又得到赴京回还的镇抚程鹏的消息,五月十四日,已经被定罪处置的开国公常昇(常遇春的儿子,)和全宁侯孙恪的家人一十六名,火者七名。
并接到朱元璋的圣旨,只要是男丁,晋王就地“废了”,妻女送给晋王处置,不必解京,财产也送给晋王。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镇抚程鹏赴京回还启: 五月十四日, 奉天门晚朝, 奏犯人常昇、孙恪下家人一十六名,火者七名。
奉圣旨: 但是男子, 着王那里就都废了,妻小就那里配与人。钦此。
又奏潞州卫指挥徐昉下不成丁男子五名, 合无解赴京来?
奉圣旨: 不要解来, 就晋府养着。养大时, 发普安做军。钦此。
又奏妻小八口,合无解来?
奉圣旨: 就那里配与人。钦此。
又奏, 三家家财合无解来?
奉圣旨:一应家财, 就着王府收。钦此。
二十九日,传来圣旨,说三个指挥杀了可惜,让晋王调到边卫去。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钦差承奉刘二到,传奉圣旨:你去与王说,这三个指挥出气力多年,杀了可惜了他。着王放与新立卫分。他原是指挥使与他指挥使, 原是同知与他同知,佥事与他佥事。孙安调镇虏卫, 曹远调万全左卫, 樊进调宣城前卫。
前面朱元璋曾说不杀晋王的岳父永平侯谢成,把他叫到了京师,但实际上朱元璋最终还是食言了,之前也已经说过了晋王可能别有心思,所以可能最终触动了朱元璋不惜一切代价巩固朱允炆帝位的逆鳞。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将颍国公傅友德和永平侯谢成处死。
到洪武二十八二月,朱元璋想起永平侯谢成有个侄儿在晋王护卫里做指挥,当然是要斩草除根了,说死全家就必须得死全家,命令晋王教他自尽。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指挥姜碧,该本年二月十五日, 于右顺门, 钦奉圣旨: 永平侯有个侄儿在护卫里做指挥, 教他自死了罢。钦此。
综上所述:
《太祖皇帝钦录》所反映的朱棡形象绝非经过朱棣三次修改的《明太祖实录》所描绘的“不法之徒”,他称不上贤王,偶有小错,但也没有太大的罪过。甚至他在洪武后期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协助处置了诸多蓝党勋戚功臣,且在朱元璋所设计的藩王守边制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太祖皇帝钦录》的记载,蓝玉谋反一案,很多与蓝玉关系密切的公、侯、伯、都督、指挥都是由朱棡直接诛杀或抓捕的。
被朱棡直接诛杀的侯伯勋戚有: 会宁侯张温、安庆侯仇正、徽先伯桑敬,另有三个被“碎砍了”的侯待考。这些侯伯基本都是被极为残忍的“碎砍”凌迟处死,其家中满门也悉数被杀。
被朱棡押送或监视至京师南京的侯伯勋戚有: 东莞伯何荣、凤翔侯张龙、永平侯谢成、安陆侯吴杰、西凉侯濮玙。这些人在京师也陆续被杀,遗下的家人也多被朱元璋命令朱棡斩草除根。
被朱棡抓捕并押送至京师南京的都督、指挥更是不计其数。
不仅如此,朱棡还奉命诛杀了很多蓝党公侯的家人、火者以及成丁男子,并接受了他们的妻妾子女、财产牲畜。
朱元璋能迅速平稳地解决这么多功臣将帅,朱棡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由此可见,在洪武二十六年前后,朱元璋对第三子晋王朱棡是非常信任的,
但是,朱棡似乎动了些歪心思,派遣世子长期赖在京师不肯回国的举动可能触了朱元璋的逆鳞。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借蓝党余波,还是诛杀了颍国公傅友德和永平侯谢成,以绝后患。傅、谢两家其实都是晋王朱棡的姻亲,朱元璋还命令晋王朱棡亲自逼迫岳父留在山西的亲属自杀,警告的意味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