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化官窑素三彩鸭形香熏,惊现北京
素三彩的起源 素三彩瓷器的起源,其上可以追溯到唐三彩和辽金三彩,但真正始创却是“在明代中早期,至明代正德时已极为精致”(中国陶瓷史)。 “素三彩”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 1987年春至1988年冬,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东北侧明清官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物中包括带成化官窑款的素三彩鸭形香薰复原图(图一),上海博物馆也有类似修复藏品。 图一 景德镇成化素三彩鸭形香熏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视频: 1989年版《辞海》中“素三彩”的定义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除此之外,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虽自明代成化时已初具形制,但直至正德时才享有盛誉。 素三彩因其色调典雅端庄、清新明快,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古朴雅致的美感,备受青睐,但明代不多见,清三代官窑很好的继承了素三彩的烧造,传世器都很精妙。素三彩是中国瓷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鸭形香熏的来源 以鸭为造型的器物最早可见于商周青铜器中的凫尊,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一件鸭形彩绘漆器木盒,与鸭形香熏的器型相似,可视之为鸭熏最早的雏形。鸭形香熏的出现大致在两汉时期(图二)。 图二 汉 鸭形熏炉 故宫博物院藏 美国芝加哥亚洲艺术馆藏有宋代青白釉鸭熏,熏有承盘和莲花座,燃香在莲花座内,鸭座上钻有一大而圆的进气孔(图三)。 图三 宋 青白瓷鸭熏 美国芝加哥亚洲艺术馆藏 日本德州美术馆藏有一明代铜质鸭熏,表面不见进气孔,其造型与成化出土鸭熏大致相似(图四)。 图四 明 铜质鸭熏 日本德川美术馆藏 今天给大家鉴赏的是一个明代成化官窑款素三彩鸭形香薰,来自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高约25.6厘米,底座直径8,5厘米。 我对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这个明代成化官窑款素三彩鸭形香薰的解读: 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东北侧出土的素三彩鸭形香薰和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的藏品明代成化官窑款素三彩鸭形香薰施用的彩料是一致的。 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的藏品明代成化官窑款素三彩鸭形香薰的器内壁与器底施白釉,鸭首、前后颈部、腹部、尾部施用墨绿色低温铅釉,吻、足采用黄色低温铅釉,颈侧、腹侧、翅施用茄皮紫釉,背羽锥刻处填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点睛,眼晕为黄,鸭足与中空方形底座相连,座底书“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线方款,底座侧面镂空作海棠形,施铅绿釉,座面、座足凸边饰茄皮紫釉, 底座楞和海棠形边饰黄色低温铅釉。 该香薰的鸭首施用墨绿色低温铅釉的视频: 古陶瓷专家马俊波在期刊《收藏界》中的论文中,明确论述到,1987年春至1988年冬,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东北侧明清官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物中包括带成化官窑款的素三彩鸭形香薰,该香薰的鸭头、腹、尾施用墨绿色低温铅釉,而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的藏品明代成化官窑款素三彩鸭形香薰的鸭首施用的也是墨绿色低温铅釉。两者用的彩料是一致的。(下面图片为马俊波老师的论文截图,其中划红线的文字为依据。) 二、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的藏品明代成化官窑款素三彩鸭形香薰的款字和上海博物馆修复藏品素三彩鸭形香薰的款字,也是一致的,为同一人所写。 这件是上海博物馆的收藏: 下面这件是藏家的藏品: 两个香薰的款识,活脱脱出自一人之手!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一致性,可以看出,今天给大家鉴赏的、来自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的明代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为成化本朝官窑制品,存世量稀少,极其珍贵,有很高的科研、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的明代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欣赏: 参考资料: 1、马俊波 【期刊名称】《收藏界》 【年(卷),期】2006(000)002 ---------------------------------------------------------------------- 2、江建新文/图, 陈建辉文/图. 鸭形熏绵延千年浓香[J]. 中国收藏, 2020(2):9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