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之变/张金民
小河那村,因修210绕镇新道变化很大,原村的面貌己经不复存在。
七十年代门前有个无量爷庙,雕梁画栋,甚是壮观。庙下面是个石头箍的洞子,是村民下河挑水,上街赶会,学生上下学必经之道。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此庙被毁,77年村上修路彻底拆除,有人捡得庙砖有写“同治六年建造”字样。
村上另一景,就是陶瓷作房:瓷窑,烘坯地炕大房,生坯房,库房,办公窑洞,水车,搅泥池,沉淀池一应俱全,查知是1940年河北人王振家投资10万元建的,与建新陶瓷厂(建陶厂前身)同期营建(山西芮城人薛鸿林斥资10万)。
建国后,这里办过学校,兽医站,公社办公地,红卫兵大串联接待站。村上在文革前利用这些设施烧过几年瓷器。我也在原办公砖窑内上过学,在熊熊炉火的瓷窑顶上取暖、烤红薯、烤在小河里溜冰湿透了的棉鞋。
村里还有一个农官坟,农田基建打开是砖箍的双人墓,墓口砖有“昊天罔极”字样。
可惜,这个过去被人们称作铁杆庄稼的园林也毁了,成了现在的新民居。
沿山一路盤上去,村里的田野中架满了太阳光能吸收架,塬顶靠南还有用彩钢瓦搭建的工棚。前几年大(念tuo)底洼还有几家白灰窑场,关闭后田地也荒废了。本来八百多亩地就少,如此一整,田野不是田野,工厂不叫工厂,给人一种破败的感觉。
到王家塬更甚,一个石料厂将山体剝离得支离破碎,露肉透骨,去石凹村的山坳里,也见一排排大房隐藏,和周围环境有失合谐。
看着铁龙山下已经漫平、干涸的七一水库,想起修库前小河流水潺潺、鱼翔浅底,后沟河道曲折迂迴、峭壁如削,瓮潭,鳖潭诸多惊险令人爱之又恨(曾淹死过人)的景致,真不知人类文明是在向好还是在破坏?
铁龙山顶原有一棵古柏,状如华盖,黄堡、耀县都能看到。有一种说法,天气晴朗,可以在西安大雁塔上看到此树。为何也?古树已有了神气!
现在的铁龙山,像一件损坏的瓷瓶,残缺不全,不堪入目,已失去往日的风彩和神秘感。
见地里有野菜,拾了一大兜。亲近欣赏大自然,总是会有回报的。
来源:黄堡书院
张金民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