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琴:我的创作之路

黄堡文化研究 第390期

我的创作之路

李芳琴


文学对我来说,是神圣的,是滋味甘醇的美酒,上学的时候就被她迷住了。尽管我喜欢读书,可我是在动荡的年代里上学毕业到下乡,那个年代没有几本书可读,虽然我读的书很少,可我并没有放下文学这个美好的梦想。

真正开始写作是在2000年间,那时我刚完成了三年的抗癌化疗,头发在化疗期间全部掉光,还没有等长出新发,还没有从癌症的阴影中挣脱出来,就被单位宣布下岗。那个时期,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活着比死更痛更苦。但我最终选择了自强,我想到了被查出癌症时的情景,那时我是多么的坚强,无数次地为自己加油。我还年轻,我一定要活着,无论再难以忍受的治疗,我都要忍受住,我不能死,只要活着,那怕再难再苦,都要活着,就是一无所有,也要活着。

活着就要做些事情,经历过死亡的人,倍感生命的可贵。活着就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喜欢文学,就应该写点东西。写哪方面的题材,是我当时想的最长久的一个课题。最后定位在劢志方面的题材上。写抗癌题材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我刚刚经历过,并且还在继续抗癌。我放弃了写抗癌,原因是我不想再回味那段,让我刻骨铭心的痛苦化疗和天天望着天花板等死的滋味,还有从我的病房里抬出去的一个个病友们的尸体。于是我选择了有着青春美好记忆的知青生活,做为素材来创作小说。曾经的经历,曾经的岁月,给我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红色骆驼草》就是在那样的愿望下开始酝酿、孕育。

在创作《红色骆驼草》的前期,非常的困难,因为不懂长篇小说的结构,也没有写作大纲,只是凭自己的想象和热情去写。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想看。原本想通过故事,从中透出主题的灵魂,根本不是。看着别人的文章,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我的文字过于拙劣、苍白。我多么希望把心灵的诗情画意透过文字描述出来,我做不到。在我当知青的年代,正是看书的黄金时期是没有书可看的,所有的人都是用豪情壮语来装扮自己,而不是真诚和坦然。我也是那个年代中语言被赤化,被公式化。想写出令自己满意的句子真的做不到,我只能放下我刚开头的小说去读书,我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还有和谷老师的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看了最少有三遍。

读完名家的书,才知道写小说不是凭空想象,我得走出去,去寻找我曾经的生活经历。于是我又回到了我下乡的生产队,站在我曾经住过的饲养室的那块土地上,回忆起许多往事,仿佛看到了一群十七、八岁的男女青年,穿梭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在风雨中挣扎的呐喊声。还有我读书时的艰辛与苦涩历历在目。那时,没有书可读,偶尔借到一本书,都是在晚上或是后半夜偷偷地看。特别是描写爱情故事的小说,更是见不得阳光。为了看书常常是半夜起来点着煤油灯看。后来煤油买不起了,就让男知青偷偷的去放队里拖拉机的柴油,柴油的烟很大,也很黑,每天起来后,脸就成了一个黑脸包公,那时也没有什么去污的洗涤用品,只有用手去硬搓,这样也是没用的,所以我经常是黑着脸去上工。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让我有了写作的源头,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于是有了林蓝、张宏、杨兵、柯小红和唐月娇。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采取的是扬长避短的方法,我的文字和语言不好,我用真情写作。我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叙述真情的故事。《红色骆驼草》由一个丑小丫经过了几年的成长,终于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和大家羞羞嗒嗒见面了。她的成长也受到了许多关爱我的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

《红色骆驼草》的出版,给我带来了许多荣誉。我被矿区、工厂、学校、乡村邀请为他们讲励志课。有几个地市的作协邀请我去介绍写作体会。我下乡的所在县,富平县文化局、宣传部,文联、文化馆和作协联合邀请我回富平探亲。在探亲的酒会上,我见到了著名军旅作家党益民和著名作家喊雷老师。他们还带我参观了习仲勋纪念馆和富平陶艺村。我曾经工作过的新疆博尔塔拉州文联为我发来了贺电,并多次邀请我去新疆采风。省作协秘书长王芳闻看过我的小说后,亲自对我说,她在办公室等我,让我去填写省作协会员表,当年我就被批准为省作协会员。这些荣誉都是大家给的,我不会骄傲自满。面对荣誉,我更清楚我是谁,我只是刚迈入文学门槛,还是一个蹒跚学走路的孩子,更需大家伸出关爱的手帮助我。

《红色骆驼草》的出版,让我最感欣慰的是,有几个大学生,来信对我说。他们从学校毕业后,迷茫,不知人生的路往哪儿走。看了我的小说,他们都找到了自已的人生路。其中一个女大学生这样对我说:“阿姨,我是一个师范生,毕业了,没打算回老家农村去。看了你的小说,毫不犹豫地背起背包回老家教我们村的孩子去。”一部书能影响一个人也算是有价值的。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二部小说《保姆》的创作,也是一部励志小说,叙述的是社会底层老百姓的故事。

《保姆》说起来,要追溯到2007年,我在北京某家政公司,当分公司经理时就有了写《保姆》的想法。从北京回来后,白天上班,晚上写《保姆》。当写到一万字后,实在是写不下去了。因为站在管理层的位置上看保姆,对保姆不够真正的了解,素材也过于平淡,写不出保姆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因而搁浅。当我再次想写《保姆》时已经是2008年的六月份。促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完这部小说的,正是在北京做过保姆的那些姐妹们。当她们知道我出版了《红色骆驼草》这部小说后,建议我写一部反映保姆生活的小说。我答应了,并承诺一定要写出这部小说。我不只是为了这个承诺,因为我始终就没有把《保姆》放下,《保姆》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是我的姐妹们。她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退休的老师、护士。有下岗工人和退休职工。有农家女和大学生。她们性格差异很大,文化程度参次不齐,进入的家庭形形色色,但是她们遭遇世俗的眼光是一样的。保姆,就是伺候人的代名词。就是这些伺候人的保姆,让我每每想起都会感动,都会泪水涟涟,因为她们很平凡,但是她们付出的艰辛和奉献不平凡。作家们说,写作是寂寞的事业,那么保姆是精神寂寞的职业。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身边的保姆,每次休班后要回客户家之前,对我都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叮嘱一次又一次,不要忘了给她们打电话,她们不需要我为她们做什么,只要常给她们通个电话,说上几句关心的话,都会被温暖的落泪,因为在陌生人的家里,寄人离下的寂寞会让人发疯。

我非常佩服我们的保姆,她们中大部分是我带去北京的。然而我这个做部门经理的都坚持不住思乡情怀,早早的就跑回来了。可她们最少都在北京做了两年甚至三年以上,现在依然有人在做保姆。

保姆,在世俗的眼里,就是伺候人的。当然我也脱不了俗,在我以前的生活里,保姆这个词离我的距离很远,几乎与我是不搭界的,我做梦都不会想到我能去北京亲自做保姆,并和保姆结下了不解之缘,还要为保姆写一本书。《保姆》就是让世人用公正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这个职业。无论我写《红色骆驼草》还是《保姆》都是生话感动了我,所以我是有话要说。

当我再次想写《保姆》时,从电脑里找我以前的稿子,已无影无踪了,近一万字的稿件丢失了,是个让我痛心的事情,当时我都不知道还有没有信心再把《保姆》写下去。还是做保姆的姐妹们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的一个朋友,她在北京做了三年保姆,她和我聊天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在北京做保姆的那些事情。到现在她提起来还是泪流满面。她是我带去的,我回来了,她又干了两年。她的感慨非常多,故事也很多。《保姆》中许多故事都是她给我提供的。她们经历的故事刻骨铭心,太多太多了,无论是客户或是保姆都有人性的闪光与亮点,也有人性的自私和龌龊。

要想继续写《保姆》没有素材,没有生活,是写不出保姆与客户之间真实的情感来。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去北京做保姆,亲自体验保姆生活。去北京之前,我给我工作过的家政公司打了几次电话,说我要去做保姆。希望公司给我找一个合适的家,我要真正的做一个保姆,我必须把我融进保姆里,才能感受保姆的真实生活。在体验保姆生活期间,中央电视台七套《阳光大道》栏目,邀请我参加了《保姆大比拼》的比赛,我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电视台为我颁发了《阳光之星》奖杯和荣誉证书。还为我做了一台《人物》专访节目。这两台节目都在中央七台播出。

三个月的保姆生活结束了,我的心更沉重了,特别是每每想到那个被富婆骂的那么惨也不敢顶一句的瘦弱的苍白女人;还有那个受了委屈就打电话骂她“死”老公的沧桑女人;还有那个有着麻花似的老茧的双手的长发女人。我对《保姆》有了重新的思考。为了千千万万正在做或是曾经做过的保姆姐妹们,我一定要把最真实的保姆生活写出来。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的文化水平有限,文学功底很差,也没有很美的语言,更写不出诗情画音的诗篇。但我会以最朴实的语言和最朴实的感情写出保姆最真实的生活和她们的奉献精神。目前二十万字的《保姆》早已结稿。

有人说,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作家。作家贝拉说:“这不用谁来造就,更不需要非让苦难来造就,如果一定要说苦难,那是作家自己内心的苦难造就了作家。”我认同贝拉的说法。

回想自己几十年来,太多的挫折反而成就了我,我没有堕落,没有颓废,在挫折和磨难中寻求高雅的文学以慰籍我深深受伤的心灵。书给了我精神上的家园,我开始懂得感恩,懂得包容世界的不完美,懂得自省自强。我常常想,癌症我都战胜了,还有什么跨不过去的槛。今天我依然活着,还年轻,不会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我从没想过在文学的领域里出名,挣钱。但是我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会满意,为我活着而歌唱。第三部长篇小说已在我的写作中,书名是《陪你去看海》,叙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抗癌的历程中,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依然是劢志小说,依然是社会底层老百性的故事。

 李芳琴

李芳琴,与铜川市同龄,喜爱文学,喜欢户外徒步骑行,更喜欢一个人的苦旅。游走多个国家。走遍了祖国的五大高原。省作协会员,出版长篇小说《红色骆驼草》,完成了三十万字长篇小说《中国式保姆》和中篇小说《陪你去看海》。另有《回不去的牵手》《雨中》《在你的墓碑前》《珍爱》《通往天国的电话》等短篇小说发表在省内外杂报纸。《走进西藏》《青木川》《帕米尔高原》、《赛里木湖》《美丽的瑞丽》《仰望雪域阿里》等游记发表在《丝路中国网》。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0)

相关推荐

  • 市作协举行《孝感小说卷·诗歌卷》新书发布暨新春诗朗诵会

    市作协举行<孝感小说卷·诗歌卷>新书发布暨新春诗朗诵会 3月3日,一直阴雨绵绵的孝感,迎来了难得的朗朗晴日.恰逢其时,<湖北基层文学丛书:孝感小说卷·诗歌卷>新书发布暨迎春诗朗 ...

  • 王俊荣||母亲(外九首)

    编者按:说王俊荣,我是不能说名字的,必须毕恭毕敬地叫一声老师.大概是9年前,他带我去市上参加渭南市作协代表大会,当时我并不是作协会员,就因为他的赏识,我竟然破格成为作协会员代表.他鼓励我出了第一本书- ...

  • 临安遗恨

    临安遗恨 作者:麦秸 一曲<临安遗恨>迭起 南宋的那桩冤案 在一个小女子的指间 高亢,低回.如凄如诉 仿佛走进那截跌宕起伏的历史 我想,我想如果 在那个金戈铁马,一路南逃的朝代 一定会和岳 ...

  • 《旧家燕子》:不一样的书话

    <旧家燕子>:不一样的书话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秋深时节,在青岛方所书店看见这书名,瞬间联想到两句旧诗,心中顿生苍凉之意,再看看占据大半封面的那张旧书影 ...

  • 【西南作家诗歌】程 滟 / 浅草微吟又一春——程滟创作反思备忘录

    西南作家散文 浅 草 微 吟 又 一 春           --程滟创作反思备忘录 程    滟(重庆) 一·文心絮语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 ...

  • 【我的乡情3】张西祥:回到草中间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回到草中间 张西祥 明知故乡没有亲人了,临近村头时,依然心鼓如潮.高低错落的草屋不见了,进村的草路也无法寻觅,都变成棱角分明的水泥胎骨.当初我就是沿着那条草走出村口,走进大学, ...

  • 李芳莹:她走进我的视线(外一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推荐诗人】郭荼|​文学的阳光照在作协(组诗)

    诗人简介 郭荼:本名郭惠莲,女,1952年出生,曾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8届天津知青),后回天津,先后做过工人.干部.中级翻译,副研究员.靠自学取得大专双学历毕业证书.出版诗集<岁月如歌& ...

  • 中国作家网2020年度“文学之星”获奖名单

    2020年,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共有注册用户五万余人.我们从海量作品中,一共推出50期"本周之星",48位作者,其中一位是内刊会员作者.他们来自全国二十三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他们中 ...

  • 【阅读悦读丨小说】李芳洲《变启仓促》(三)

    [阅读悦读丨小说]毛颖<绿鹅>(十八) [作者简介]李芳洲,四川省作协诗人.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高级心理咨询师.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七 又过了两个月,大约是初冬,悦悦庄严.凝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