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是我们曾经对生活最美好的想象
本周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读这本书是因为去年底上映的一部同名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先说说电影,我对这部电影怀有莫名的期待感。电影刚开始,吴侬软语的对白一出,我就知道我这次肯定没有白来啦。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导演没有做功课,光是演员整容就足够吸引我花两三个小时坐在电影院里了。然而故事线索复杂,人物众多,跳跃的剪辑风格让我越看越头晕。
我一直在等待的章子怡的角色——小六,足足等了近三分之一才姗姗来迟。但是,她点亮了整个银幕。
叙事风格
后来我才知道,程耳导演同时还身兼编剧和剪辑,所以电影带有浓重的程氏风格。跳跃剪辑程导并非第一人。昆汀其实是最有代表性的导演,代表作如《低俗小说》《杀死比尔》《无耻混蛋》《被解救的姜戈》(这些都是我看过并且很喜欢的作品)。《罗曼蒂克》里也有很浓重的昆汀式暴力美学的影子。
时间线的跳跃是绕晕观众的第一个难题。不论是电影的剪辑,还是作为剧本底稿的书,时间线索都不抬容易整理清楚。如果是为了跳跃而跳跃,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电影也好,诗歌也好,形式和结构不仅仅是外观的作用,有时候恰好能表达出核心。比如电影《罗拉快跑》,一部用结构来展示主题的作品,没有结构就没有核心思想的表达。《罗曼蒂克》的故事,按顺序讲,也未尝不可。
再说分支。书中本来有七个故事,按发生的时间背景来看,有四个是现代的,有三个是民国时期的。电影就是选取了其中民国时期的三段故事改编而成,三个故事分别是:《女演员》《童子鸡》《罗曼蒂克消亡史》。《女演员》和《童子鸡》这两个故事分别掐头去尾,保持了与主要故事的交叉,但是各自的故事并没有讲完整。这样的调整削弱了这两个故事的内涵和人物的张力。如果补充看了完整的故事,会对人物的个性有更为立体的认知,对消亡的主题也会有更多重的理解。
语言
电影故事梗概是围绕民国时期上海的流氓头子杜先生周边的人和事展开,上到日本人和本地帮派的黑暗交易,下到普通市井生活,社会的变动和家庭的悲欢离合,全部交织在一起。精致的画面,纯粹的上海话,时代感很强的生活细节,让关注情不自禁走进了那个时代。
我虽然不太听得懂吴语,但是很喜欢这种腔调里带着的江南细雨般的温润柔和。除了杜先生以外,其他角色几乎都是上海话,基本上一半内容都要靠字幕。
此外,程耳的作品语言很简练。没有废话,干净利索,连带动作,带心理活动的描写都非常的简练。读他的文字作品,仿佛就是在读剧本,这是一种非常视觉化的叙述方式,每一个句子都有画面感。
电影语言也很有意思,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慢镜头最多的,看多了觉得心累。当然也有很多简略的地方,书中和电影都是一笔带过。至少是有自己的节奏感。
人物
书中的七个故事主角几乎都是社会底层的角色。大部分故事都是非正常情感。当然如果是正常的感情那也没什么好讲的了。好的故事往往讲究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达到共情的同时还要有新鲜感。
我不认识电影中的大部分演员,但是人物众多,我往往记不清楚人物身份,第一遍看的时候理解的难度不小。但是很多印象深刻的场景。分析作品的主题,往往可以从核心人物来看。但是这部电影看似杜先生是核心人物,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主角。
罗曼蒂克不仅限于对爱情的描述,它是我们曾经对生活最美好的想象。罗曼蒂克,在杜先生是秩序,在小六是脱离现实的浪漫,在日本妹夫是帝国梦想,在王妈是体面,在北方朋友是革命理想,在吴小姐是安全感,在童子鸡是生存……
一个时代在结束,一个新的时候即将到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经对生活最美的想象逐一消失,最后只留下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故事。我不想过分解读电影里的人物到底影射谁,哪个动作有什么内涵。我只有一个建议,不要忽略每一个小人物,小角色,他的身上也有很多可挖掘的故事。时代的光芒,属于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
如果没有看懂电影,可以好好读一读书中的故事。读完《女演员》《童子鸡》的完整故事,或许你对罗曼蒂克有其他的理解。
p.s.
我这里有一本《罗曼蒂克消亡史》,可以借给想要看的书友。获取方式:在留言中说明你为什么想读这本书,点赞最多的一位可以优先获取阅读,结束时间:2017年1月22日晚24点。读完以后交还给我,或者传递给第二位想要阅读的书友。每位阅读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
活动没有门槛,我相信参与的朋友一定会遵守我们活动的约定。请不要辜负大家的信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