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西药导致的便秘
道医理庆远程治疗医案
服西药导致的便秘
女,成年
2021年9月3日14点半,群友在群里反映,七八天不大便了,肚子肉眼可见的变大不好看,坐着会有压痛,腹部下部变大,天枢穴处无硬块。
辨症:阳明腑实,宿便堵在小肠。治宜:疏通阳明腑实,泄腑通便。
方药:大承气汤5张(用光音流远程治疗)。
2021年9月4日18点半,反馈已经大便,是平时三分之一的量,排便不困难。
[说明]因为吃会导致便秘的某些西药(说明书写有),所以造成大肠蠕动减缓,刚开始3、4天一次大便,后面逐渐延长时间,以致7、8天都没有解手。
光音流的用药似与现实用药有些差别,因其不通过胃肠道作用,故相对现实处方用药存在差异,亦不会对身体肝肾存在毒副作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宋版伤寒论 有关“大承气汤”的条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怫郁)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32、发汗后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41、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大便必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4、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5、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6、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
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鞕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8、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9、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0、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1、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2、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4、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1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
19、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鞕。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27、汗(一作卧)出讝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者。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柴胡大承气汤。
28、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
29、阳明病。讝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属大承气汤。
3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痞。至四五日。虽能食。以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此未定成鞕也。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一云大柴胡汤。)
41、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出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汤主之。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42、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大便必复鞕而少也。宜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44、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讝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45、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属大承气汤。
46、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属大承气汤。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38、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讝语者。属大承气汤。
42、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13、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10 腹满寒疝宿食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21、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22、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3、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17 呕吐哕下利
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40、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21 妇人产后病
3、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