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虚实的转换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4)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阴阳、虚实的转换是围绕着“中”进行的

阴阳是一个文化、哲学的概念。很多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这就是阴阳。在太极拳的练习上,阴阳的概念就体现在进退、刚柔、快慢、虚实、开合等方面。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太极是从无极来的,而所谓的“动静之机”,就是说一动就要分虚实,不论是走直线,还是走弧线,都要分虚实;在意识上要分开与合,在动作上要分动和静。虽然动作分虚实,但是,我们往往更注重“虚”,也就是注重“轻”,不注重“重”。其实,没有“重”,“轻”是出不来的。只有做到“实”和“重”,“虚”和“轻”才会自然而然地出来。这就是辩证。我们的太极拳运动要符合身体的结构,要掌握结构上的平衡,也就是对立统一,这也就是阴阳平衡,比如“前进之中必有后撑”等要求就是这种平衡的体现。

所谓的阴阳,在太极拳中首先体现的是虚实的变化。这种阴阳虚实的转换,要围绕着一个点来进行。这个点就是“中”,也就是身体的中线。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名词“中庸”“中和”“守中”等等,其实,阴阳、虚实转换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中”,守住了这个中,也就能保持“中正安舒”的状态,也就能把握身体的平衡。所以,阴阳、虚实的转换都是围绕着这个“中”来进行的。《太极拳论》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尔。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这里所谓的“双重”,就是不分阴阳,不知虚实。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个是自己练习时,动作上的阴阳、虚实转换没有做好,不懂阴阳、虚实的转换,另一个原因是自己还没有练习到这个程度,却要体现出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柔化刚发,这也是不现实的。

所谓的虚实,“一处自有一处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太极拳的转换就是虚实的转换。我自己的体会是,做好虚实的转换,首先要使动作慢下来,松下来,静下来。太极拳虚实的转换,是一个体察、体认的过程,慢下来、静下来、松下来,才能体认到虚实的变化。另外,这种体认是细腻的,要细致地体会阴阳、虚实的变化,体会身上的劲力变化和感受。要用意念来体认,要用意练拳,要在动作中把意念完全贯注进去。这里包括节奏,也就是转换的问题。我们要在阴阳、虚实的转换上静下心来,平心静气,慢慢体认。

所谓的“双重之病未悟”,完全是自己的原因,不是别人的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的阴阳、虚实的转换没有真正认识清楚,也就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平衡。这需要长时间体认练习,也需要口传身授,不是一曝十寒,转眼就能达到的。需要默识揣摩,长期练习,认真体悟才能有所感悟。太极拳的门派很多,各有所长。虽然各个太极拳门派各有其特点,但是,理是一贯的,都要明阴阳,懂虚实。

对于阴阳、虚实的认识,要循序渐进,逐步体认。太极拳练习中,有很多意念上的问题。这些意念上的问题,在初学阶段可以不去考虑。初学阶段要多注意动作的标准,要循规蹈矩地练习拳式套路。在太极拳的传承、学习上,我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规矩”。老师在传授太极拳时,不要总是谈现在的感受,要多讲自己当年学习的过程,多讲从开始学习时,由不会到逐渐熟练,再到逐渐懂劲的这个过程,让学生也明白这样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要一上来就讲你自己练习了几十年的体会,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没有什么指导意义。要在传承的过程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学习、传授太极拳的技术和理论。

除了练拳中的虚实阴阳问题,还有练拳之外的处世问题,这就是不要自高自大,要看到人家的长处。只有这样看问题,学习太极拳时,你才能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也就是懂了阴阳虚实。练拳悟的是道理,如果只是练拳脚功夫,那么太极拳练习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那么,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如何感受阴阳、虚实的变化呢?

我们首先感受到的肯定是“实”,比如重心右移,右腿感觉重了,左腿虚了,轻了,这时才能抬起来。太极拳的虚实变化是在松柔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表现是你自己的体悟,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这才是真正的松柔。在练拳中,自己要体会劲力虚实的转换到了哪里,松到了哪里,只有你能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够掌握自己的虚实阴阳、虚实变化了,也就能做到“立身中正”、“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你也就自然就能虚实分清了。这时,你的身体一边重了,另一边自然就虚了、轻了。这种转换,一定要特别留心体验。体会动静、虚实的转换,这是太极拳练功要重点练习的。

另外,还有太极拳开合的体认。开合与呼吸相关,开合是动作的幅度大小的问题,它与呼吸相关。呼吸与动作开合顺遂了,就不会出现顶抗、僵硬的现象;不顺遂了,就产生了顶抗、僵硬的状况。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不顺畅,劲力就僵劲。拳论说:“气以直养而无害。”所谓“直养”,就是要顺畅、自然。如果动作虚实都没有做好,呼吸也就会紊乱,劲力也就会僵硬。

还有太极拳刚柔的变化,也是阴阳变化的一个方面。刚柔的变化,在太极拳运动中主要体现在落点上。所谓“柔行气,刚落点”,就是讲的刚柔的变化。吴式太极拳基本不发明劲,而是发暗劲。为此,要做好太极拳的刚柔变化,主要还是要松下来。松不下来,做出的刚劲也是假的。所谓“刚落点”,就是在劲力的落点上出现了刚劲,马上就松下来。这种刚劲是带有弹性的劲力。

总之,要做好太极拳虚实、阴阳的转换,首先要掌握太极拳的规矩标准,要做到动作规范,然后才能谈到劲力、意识的虚实刚柔的变化。太极拳要慢慢练养,循序渐进,循规蹈矩,从松柔入手,积柔成刚,最后达到刚柔相济,阴阳合一。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