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5•21【2016-10-27】
#每日学论语#5·21【2016-10-27】
【原文】
子曰:“宁(nínɡ)武子,邦有道,则知(zhì);邦无道,则愚。其知(zhì)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呀,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他便佯愚装傻。他的那种聪明是别人可以赶得上的,他的佯愚装傻却是没有人能赶得上的。”
【微言微感】
宁武子,字俞,卫国大夫,死后谥号“武”。
关于宁武子,关于孔子对他的评价,不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政治开明的时候,他就发挥聪明才智,为国效力。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他便装傻犯糊涂。宁武子的聪明别人是可以做的,可他那种“愚”(装糊涂)却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宁武子侍奉文公时候,文公有道,宁武子无事可见,所以,很智慧,很从容。后来侍奉成公,成公无道,把国家整得乱七八糟,很多“聪明人”一看形势不对,赶紧逃之夭夭,改换门庭,宁武子却一直追随着喜欢胡闹的成公,左右斡旋,苦力支撑。
近代儒学家钱穆考证认为:邦有道,不是指文公时候,因为文公时候的历史记载,就没有出现过宁武子的影子。所以应该是成公初即位的时候,成公还能谦虚谨慎,奋发向上,所以是邦有道。后来,成公越来越刚愎自用,该联合晋国的,偏偏投靠楚国,结果晋楚城濮大战,晋国取胜。晋文公汇聚中原诸侯,找成公秋后算账,非要抓起来杀掉。面对这种没有希望的日子,树倒猢狲散,独有宁武子“傻乎乎”挺身而出,委曲求全,不离不弃,扶保卫成公。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所以,孔子感叹: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趋利避害容易,舍生取义难啊!
历史的真想是什么?我们只能凭借别人前人留下的资料猜测,其实也不用纠结真想。我们只是思考其中的智慧最好。
我很喜欢孟子那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这一辈子,是要有所作为的,但是也不能把什么都扛在身上。有时候,有些事,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是不怎么关注世界政治的。关注也没用,因为我说了他们也不听。我只是一名教师,法律授权我的,就是在我的课堂,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书育人。
学校分内的,我可以操心;超出职权的,管不了,也不能管。“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能管得,就尽心尽职;不能管的,就干脆闭嘴。所谓“不聋不瞎,做不了阿翁”,就是让我们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情,难得糊涂。
想起《大秦帝国》老干龙的话:“飓风过岗,万木蛰伏,不摧不折,悠悠可期。”
至于另一种解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宁武子能谥号“武”,应该和这种直面困难不退缩,威武果敢不屈从的担当精神息息相关。或者,真实的历史人物宁武子就是这样的。孔子赞美他,就是因为他的赤胆忠心。
一个人,顶天立地是大气,破釜沉舟是豪气,迎难而上是勇气,大义凛然是英气,宁折不弯是骨气,左右逢源是灵气。宁武子身上的“愚”,或者是明哲保身的智慧,或者是无所畏惧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