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自白露凉,防寒润燥皆重要

中国二十四节气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

白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凌晨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许多露珠。俗话说“今年收成好不好,就看白露一场露”。白露有露水,预示着以后半个月晴天的概率比较大,有利于秋收。

气习俗

白露节气最常见的民俗是喝白露茶、酿白露酒。古人云:“诗酒趁年华”,秋高气爽、登高远眺、友朋相聚、茶酒俱佳。秋天不止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也是多数中国城市最美的季节,且不说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单是那高高的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就足够惬意了。

描写白露的古诗,我最喜欢的是杜甫的这一首: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我在网上搜索写秋的国画,找到一些张大千的秋景图,无法形容其意境,请自行欣赏。

气养生

中医认为养生即“摄生”、“养性”,养生要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灵枢?本神》篇中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秋季气候干燥、温度下降,防寒润燥是首先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北方早晨要穿外套出门了。白露之后,大雁开始南飞,冬眠的动物也开始储备过冬的食物。民谚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处暑还比较热,每天都能用一盆水洗澡,但到了白露节气,不能光膀子、穿短裤了,要注意保暖。否则受寒后容易出现头痛、咽喉肿痛、胃痛、咳嗽、关节酸痛等不适。

白露后秋风乍起,风吹走体表的水分,人体容易出现口唇干燥、鼻干、咽干、咽痒及大便干结、皮肤干痒等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预防秋燥,首先要摄入充足的水分,及时喝水,多吃新鲜蔬果,多喝汤羹。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摄水量至少为1500毫升,饮水要多次少量,最好在清晨和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体质弱的人也可服用多种维生素片,或适当选用具有清肺化痰、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如太子参、西洋参、百合、山药、贝母、沙参、麦冬等),加入食品中做成药膳服用,不求速效,缓缓图之。

白露节气福建地区有个风俗是吃桂圆。新鲜的桂圆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桂圆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C,磷、钙、铁、酒石酸、腺嘌呤、胆碱等成分。中医认为桂圆具有安心宁神、补血养气、益智补脑的功效,适合适用于因体弱多病或是思虑过度所引起的心慌心悸、头晕失眠的人群食用。龙眼服用之后容易生内热,所以青壮年及孕妇最好少吃。

白露时节正是秋燥气候明显的阶段,不要吃太多辛辣、烧烤、油炸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口干舌燥、咽干便干的症状;也不要吃羊肉、狗肉等热性的肉食,可以多吃猪肉、鸭肉、鸡肉、鱼肉等,炖煮皆宜。

白露节气后小动物们都开始贮备食物做过冬准备了,又快到冬天了,这新冠疫情还没个头。近来欧美上街游行抗议戴口罩、抗议封锁的人非常多,估计他们也实在是烦了,有点破罐破摔的心理了。国内总体控制的不错,但是就算打了疫苗,我们也还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还有一点很重要,晒太阳,趁着天好,大家赶紧出去走走……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