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有社会灵性的物质
垃圾是有社会灵性的物质,有两重含义:一是垃圾是物质,二是垃圾具有社会灵性。垃圾首先是物质,但不是一类简单的物质,而是人类活动的外延,带有人及其所处社会的烙印,具有聚落性和地方性,这让垃圾似乎具有灵性,对垃圾治理产生强烈的制约作用。垃圾是物质,要求垃圾治理融入节约和保护物质资源之中。一要源头减量,强化源头需求侧管理,减少物质资源变成垃圾;二要物质利用,重复利用、再造利用和再生利用,让垃圾物质再次变成资源物质;三要尽可能减少焚烧填埋垃圾,焚烧让物质化为青烟,填埋将物质变为腐朽。推行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垃圾的物质利用。就生活垃圾而言,希望通过分类,实现垃圾综合利用,其中,36%垃圾为可回收物得到物质利用、32%垃圾为厨余垃圾得到资源化利用和32%垃圾为其他垃圾得到能量利用,实践“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无废城市”;综合利用产生的无用垃圾才填埋处置,真正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垃圾具有社会灵性,要求垃圾治理融入社区治理和社会治理之中。一要关怀治理,从垃圾看透人情世故,从产生、排放垃圾的特点理解垃圾产生(排放)者的境遇,并给予专业关怀、人文关怀和物质关怀;二要划片治理,视社区或聚落为垃圾产生(排放)者个体,针对其产生、排放垃圾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方法;三要爱惜垃圾,垃圾带着垃圾产生(排放)者的情感,垃圾处理者要读懂垃圾带有的感情,接受垃圾产生(排放)者的监督,爱惜并妥善处理垃圾。每个人都产生垃圾,每个人又都从垃圾治理受益。垃圾治理主体覆盖全社会的“党”“政”“群”“企”“社”“媒”,垃圾治理虽然以“垃圾”为客体对象,实则是以全社会为主体对象,是不折不扣的社会治理。垃圾治理是围绕“垃圾”展开的社会治理。垃圾是具有社会灵性的物质,要像爱惜我们的身体一样妥善治理垃圾,同时,要通过垃圾载体妥善处理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