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扒那河考古:走进一段历史

纳雍扒那河考古:走进一段历史

作者|乡妹

一段历史,你若没有亲身经历又怎么知道它的恢宏大气?一个故事,你若没有参与其中又怎能明了它的曲折动人?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寻找历史的碎片,去走进扒那河的一段历史,聆听它的故事。

关于夹岩水库考古,我是配角,负责配合省文物研究考古所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地点是位于总溪河上游,夹岩水库库区——维新镇扒那河村塘边组。

去之前我做了大量功课,据资料显示,贵州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史前时期,二是古代时期(夜郎国),三是土司时代。

纳雍史前文化已经发现了箐脚洞和张口洞遗址。那么,古代时期和土司时代呢?扒那河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到了扒那河,姓安的村支书带着大家忙乎起来。我走到安支书身旁小声问他是不是宣慰使安家的后裔,他连忙点点头,眼神惊奇的看着我,估计是想说:“这你也知道?”

水西安宣慰家族经顺康之变战乱纷呈,部分逃往外域,幸存者寥寥无几。咸同初,虽已改土归流,但土司之制仍然留存纳雍,清廷虽有流官,而土司权利一时不及废除,因此,扒那河土司依旧坐镇一方行驶职权。

扒那河位于总溪河上游,沿河两岸人家依山临水。时值四月,河水迂回环绕,水流轻缓,专家时不时的在土里勘探和查找着文化土层。

咸同时期,扒那河土司安保森统治着当地彝、苗、汉各族。自苗族志士陶三春反清起义,战火波及纳雍,土司安保森宗族声援陶三春,互为策应。直到民国时期安家营垒依然如故,国民党政府鞭长莫及。

而不久后,安家土司府第毁于一场大火,精华付之一炬。

我行走在河岸田野,几处搜寻,眼里除了民房和几座坟茔外,周围全是庄稼。我向安支书打听当年安家营垒何处?支书抬手一指,前面一片空地便是当年垒石为墙的安氏土司府第的遗址。抬目望去,乱石杂树,菜花萋萋,心里不免感慨良多。

这次考古调查发现了一些厚薄不一的文化层断面,采集到了一些标本。

一个星期后,扒那河村传来消息,在河边的第二层土台面上发掘到了商周时期的标本。专家拿出出土的各类文物标本,我首先看中的是一些带有纹饰的陶片,老师介绍说,出土的陶器碎片以夹砂陶为主,纹饰有细绳纹、交错细绳纹,还有少量的附加堆积纹。

看着这些撩人眼目的陶器纹饰,我心里暗自遥想遥远的商周时期。“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想象中的商周时代,一个个历史画面 出现在眼前,“烽火戏诸侯”、 “卧薪尝胆”、“春秋霸主”,这些经典人文自不用说,房屋之精美其间雕梁画栋,庭宇楼阁,贴金彩釉等等,当时的古建筑之美可见一斑。

一幕幕历史在眼前上演时,可曾想到商周时期,在中央集团以外的边远之地扒那河畔,已经有人逐水而居,开始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的繁衍。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不可重来,文化遗产不可再生。

这次夹岩水库文物基建的抢救性发掘,我又重新了解了这里的历史遗迹,且有幸知道了我们借以生存的这块土地,存在着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因而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小贴士: 扒那河遗址八十年代碉楼部分壁垒尚存,石坎台阶犹在乱草中,村上九十多岁的老人说,当年扒那河小学里有安家长凳一张,系刮灰朱漆,凳脚镂空龙头。 群众说安家尚存紫檀花雕供桌一件流失到一户王姓人家,现不知所踪。道旁见光绪二十二年所葬坟墓,碑上题有“大清例封骁骑校尉安丙坤之墓”等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