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事件中最恶心人的,是这些人的冷漠

五月底南京新街口地区突发了一起恶性事件,凶手当街碾压一名女子,又引起车祸后持刀伤人。

当晚身在南京的小编手机已经被铺天盖地的现场视频刷屏,看着热搜冲上第一又被按下来,一时间人心惶惶。

警方及时通报,表示网传的几件事、“团伙作案”其实是一件事,热搜被及时压下,未经处理的血腥视频也没有大范围传播。

但在网上铺天盖地的评论里,却有一些奇怪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人跟犯罪嫌疑人共情?

“老实人”“能理解”其实如果我们留意起来,每一起恶性事件背后,都有类似的评论。

去年成都的公交站砍人事件,也有类似的评论。(图源网络)

作为局外人,人们会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将事件在脑海中补齐——俗称脑补——形成对事件的猜测或推断。

过往经验也影响到我们对自己脑补出来的这件事的看法。

——那么跟犯罪嫌疑人共情的人,是些什么样的过往经验让他们把一件毋庸置疑的恶性事件共情成“情有可原”呢?

你身后的影子

只能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引诱浮士德的魔鬼。

当然在合理化犯罪行为的背后有些相对合理的因素——在网上逞一时口舌之快、轻信受害人出轨所以她“活该”等。然而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如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那样——是个好人。

换句话说,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阴暗面,可能来自于经验的塑造,也可能根植在人格里。

而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心理学家们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

音乐剧《变身怪医》中,男主角杰克一直与自己内心的恶魔海德抗争

人格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很多年来,“大五人格”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除神经质外,其它因子代表的都是较为“光明”的人格倾向,伴随着亲社会行为和积极的内心体验。

就像月亮的背面永远是黑暗,与大五人格所描述的积极人格特质相对的“黑暗人格”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方向从“大五人格”转向了“黑暗人格”,并提出了“黑暗三联征”理论——包括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

黑暗三联征的共同特点是,拥有这三个特质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存在适应不良的现象,比如他们多数具有反社会行为,行事冲动,内心焦虑,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等

拥有黑暗三联征特质的人往往有较低的移情能力,不仅无法对他人情绪感同身受,甚至无法对他人观点和情绪进行正确的认知。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格特质,拥有“黑暗人格”的人似乎更难与自己和他人和谐相处,也更容易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

影子的形状

对恶性事件发表“不近人情”的评论、难与受害者共情、利己主义......我们对这种人或许有很多形容词,而黑暗三联征的三个成员很大程度上贴合这些形容词:

马基雅维利主义也可以理解为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私主义,它借用了政治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之名,揭示权力使用上的个体差异和权力在普通人群中的非平均分配。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政治思想家,他认为人类总是欲壑难填、野心十足、总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马基雅维利主义者(Machiavellians)在心理和行为上一般表现为:冷酷无情、擅长操纵、阴谋算计、

实用主义、注重结果和忽视道德。

马基雅维利(图源网络)

精神病态(psychopathy)并不像听起来那样,每个精神病态者都是病人或罪犯。

其实精神病态最初被定义为一种以反社会心理和行为为特征的人格障碍,而有学者认为亚临床阶段的精神病态(subclinical psychopathy)更像是一种人格特质,即正常人也有病态心理和病态行为。

作为人格特质,精神病态在行为上一般表现为:行为冲动、寻求刺激、缺乏共情、缺乏责任感、缺乏焦虑。

《闪灵》

相对于前两者,自恋(narcissism)是黑暗三联征中最容易被旁人接受的类型。Narcissism是一个源于希腊神话故事的词汇,弗洛伊德最先对自恋感兴趣,他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狂妄自大、对外界关注较少,从而导致其自恋(Freud,1986)。

Kohut(1971)认为自恋是普通人人性的一部分,因而自恋引入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亚临床阶段的自恋一般有以下特征:自我中心、爱慕虚荣、自我吹嘘、支配性、优越感、傲慢无礼和自以为是。但正因为自恋者自我感觉良好,需要来自社会的认可、他人的尊敬与崇拜,往往没有深交时我们会被相信他们真的只是表面上的亲切、优秀、温和。

神话中的Narcissus是个迷恋自己美貌的少年(《美少男纳西索斯》,克劳德·维尼翁 )

看起来黑暗三联征确实都带有不讨人喜欢的特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为了获利不择手段;自恋者经常选择欺骗的手段来支持优越感;精神病患者更是多见无视规则、恃强凌弱甚至藐视法纪的行为。

2012年的一项研究的结果发现,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预示着更低的工作绩效,马基雅维利主义和自恋与反生产性工作行为(CWB)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这些人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成为团队中的那一颗老鼠屎,或者成为内卷之王。

除了在工作场所,还有研究证明黑暗三联征与学术欺诈的行为有显著相关,而其中精神病态的预测性最高,相对而言自恋的相关性更弱。

显然,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的反社会程度并不一样。可能由于成就动机或个人魅力,普通人对自恋的评价明显优于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

而相对来讲,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阴险的欺诈行为与精神病态者直接的反社会行为拥有的坏名声似乎相差无几。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正如世界没有绝对的黑白,作为近年来愈来愈被重视的亚临床人格特质群,黑暗三联征并非只有简单的负面特征。

事实上,文学影视形象作为人们意识的一面镜子,“伟光正”的人物形象已经不香了,相反,亦正亦邪的非传统英雄形象正成为大势所趋。

权力至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深刻诠释了职场上流行的厚黑学论调:儿女情长什么的,太影响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行走江湖了。

他们冷酷无情、杀伐果断,脑子仿佛是个24小时不停歇的“算计”机器,每分每秒都在想着利益最大化。然而影视剧中这样的形象却大受欢迎。

《纸牌屋》的主角Francis就是一个典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对精神病态者的迷恋也不是个新鲜话题了。精神病态者往往被认为与领导特质相关,且有不少研究表明精神病态者往往也意味着超常的创造性。

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精神病态者敢于涉险、压力免疫的特点,也让他们拥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小丑》

自恋者在自我评价时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有魅力的好领导。

现实生活中自恋者倾向于采用“软性”策略,在操纵领导他人的同时,还会非常关注人际交流情况,更倾向于用魅力征服他人,使其顺从于自己,常使用有亲和力的幽默方式与人交往。所以喜欢上一个自恋者并非难事。

要说的是,黑暗三联征像其他的人格特质一样,并不是非黑即白的0/1选择题,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自恋也并不能够成为一个简单的标签。

就像恶性社会事件中的各种声音,我们无法对某一个人下好或是坏的定义。人的多面性超出我们想象,但影子在的地方总有光亮。

[1]Paulhus D, Williams K.(2002).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6,556-563.

[2]Hare, R. D. (1985). Comparison of procedur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psychopath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3, 7-16.

[3]Kohut, H. (1971).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 New York, N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4]Jonason, P. K., Li, N. P., Webster, G. D., & Schmitt, D. P. (2009). The Dark Triad: Facilitating a short-term mating strategy in men.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3, 5-18.

[5]Rauthmann, J. F., & Kolar, G. P. (2012). How “dark” are the Dark Triad traits? Examining the perceived darkness of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3(7), 884-889.

[6]O’Boyle, E. H., Jr., Forsyth, D. R., Banks, G. C., & McDaniel, M. A. (2012). A meta-analysis of the dark triad and work behavior: A social exchang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7(3), 557-579.

[7]O’Kelly, V., & Solar, D. (1971). Machiavellianism in Parents and Children. Psychological Reports, 29, 265-266.

[8]Paulhus D, Williams K.(2002).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6,556-563.

作者:Lexi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