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俄大博弈的过程是怎样的?它和冷战有着怎样的关系?
英俄大博弈,这个词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它是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初叶,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的一场长达近百年的地缘政治大博弈,最终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结构,且以英国胜利而告终。
有很多研究认为,大博弈预演了冷战,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次冷战,类似的地缘政治格局往往隐藏着深处的地缘宿命,以类似的方式重复上演,因此,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博弈,看看它与冷战有什么相似之处。
大博弈开始的年代,是在1810年,英国人化装成马贩子和当地人,前往阿富汗和波斯刺探情报,并会见当地王公,揭开了这场百年大博弈的序幕。
英俄大博弈漫画:英国狮和俄国熊争夺波斯猫
对此,一心要在中亚进行扩张的俄国人当然不能容忍。1812年俄军突然进入波斯境内,袭击了英国支持的波斯军队,卡扎尔王朝被迫割让格鲁吉亚和达吉斯坦等地,此举使英国将俄国视为最大威胁,当成了主要对手,遂对波斯进行援助。
稍后,俄国也向东方派出了情报人员,1819年,他们进入希瓦汗国,成功取得了当地可汗的信任,与其通商并建立了友好关系,1821年,俄国探子又深入布哈拉汗国,表现出对这些中亚汗国领土的极大野心。
整个19世纪上半期,俄国都在中亚进行扩张,这一背景是其在欧洲的扩张面临极限。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俄国空前强大,终于进入了欧洲列强的俱乐部,但是其在欧洲的领土扩张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从此时开始,俄国的所有行动都必须纳入欧洲均势的考虑原则,不仅在欧洲,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所以,俄国人的扩张脚步在欧洲停止了。在中亚,则遭到了英帝国的强烈反击,这就是上述一系列中亚情报和军事活动的背景。
1812年俄国的行动让英国人感受到了威胁,但当时他们正在欧洲与拿破仑疲于奔命,无暇顾及俄国,仅对波斯进行了部分支持。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沙皇进入巴黎,风光空前,但也就在此时,英国人下定决心要遏制俄国,这场大博弈正式开启。
1815-1856年为双方博弈第一阶段,以英国的视角叙述问题会很复杂,所以我们简单一些,用俄国人的视角来叙述会比较方便。这和俄国历史上的扩张周期有关系。俄国人发现在欧洲和黑海无法继续进行扩张之后,于是就转向中亚和伊朗地区,他们的农民在几十年时间中耐心地向南拓殖,最终压垮了哈萨克汗国,于1847年将其纳入版图。
19世纪中叶的亚洲内陆
与此同时,俄国在1826年又对波斯发动了第二次战争,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将整个高加索地区吞并,并将波斯变成了半殖民地,更为重要的是,俄国人距离君士坦丁堡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了。
于是英国针锋相对,俄国在中亚扩张,它就在南亚扩张,决不让俄国南下进入印度,俄国在伊朗西北部的高加索扩张,它就在东伊朗扩张,染指阿富汗,与俄国在亚洲内陆对峙。
1839年,爆发了第一次英阿战争,以英国失败告终。英国不得不暂时从阿富汗撤退,抓紧时间稳定后方,致力于完全整合南亚。
1849年,南亚最后一个独立邦国锡克帝国被英国灭亡,英国统一了整个印度,与俄国隔中亚南部对峙。
但是在这个时候,双方在中亚没有接壤,而俄国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觉得自己现在在欧洲地位空前强大,在中亚和高加索又收获了许多领土,距离君士坦丁堡越来越近,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觉得,是不是该收复君士坦丁堡了?
于是俄国掉头回到近东,在1853年,趁奥斯曼帝国属地黑山爆发起义之机,威胁奥斯曼帝国必须从黑山撤军,土耳其向欧洲各国寻求支援,英国决定支持土耳其,另外此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刚刚上台,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决定与英国联手向俄国发难。
土耳其自恃有同盟国撑腰,断然拒绝了俄国的威胁,于是沙皇号召全俄罗斯进行收复君士坦丁堡的“圣战”,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
克里米亚战争是西方与中东第一次联合起来对付俄国,以俄国惨败告终。在之后的历史中,类似形势经常上演
俄国人认为自己是在教训奥斯曼人,收复了君士坦丁堡,欧洲就不用再受土耳其的威胁了。但是此时奥斯曼帝国已经衰落,不会再对欧洲产生威胁,而西方人认为俄国才是对欧洲最大的威胁,他们宁愿要奥斯曼帝国,也不愿意要沙皇统治。
于是英法和撒丁王国,也就是意大利的前身,与土耳其一道结成了反俄同盟,奥地利和普鲁士则结成了防俄同盟,不参战但是在政治上孤立俄罗斯,俄国空前孤立。
这场战争的结局众所周知,决战发生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惨败,要塞陷落,此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法联军,再加上号召全民“圣战”的奥斯曼帝国,把俄国击败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西方与中东国家联合打击东欧国家,但不是最后一次,在当时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联军内部矛盾重重,奥斯曼人受到歧视,被做为炮灰和苦力,英法内部也有许多人不满,但是这些矛盾与和俄国的矛盾相比,都被压下去了。双方在战场上血肉横飞,伤痕累累,俄国君临欧洲的梦想,其实在这一刻就已经破灭了。
俄国人或许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还不如奥斯曼人受待见,但是他们应该明白一点,无论如何欧洲人不愿意任何人君临欧洲,无论它是什么国家,这无关乎宗教和文明,也无关乎民族和领土,俄国的行为会破坏欧洲均势,会导致一个统一欧洲但是要灭亡欧洲其他所有民族的强大帝国出现,仅仅这一条欧洲人就不可能答应。如果那个位置是奥斯曼帝国,欧洲人可能会更坚决地反对。
但是俄国人基于自己的文明价值判断,他们不大可能明白这一点。于是,英俄大博弈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俄国老调重弹,在欧洲和近东扩张失利之后又重新把目光投向中亚和远东,1858-1864年,俄国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吞并了大量中国领土,然后又在中亚大举扩张,希瓦、布哈拉、浩罕、土库曼,都被它吞并了,中国西北部也被吞并了大片领土,俄国人终于又恢复了心理平衡。
这个时候英国也在全球进行更大范围的殖民扩张,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它先镇压了印度大起义,趁热打铁携手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南部进入中国,并将太平洋各大群岛收入囊中,然后在北美的加拿大不断拓殖土地,终于与俄国的阿拉斯加接壤。
忌惮与英国再次发生直接战争的俄国最终决定卖掉阿拉斯加,这是俄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主动卖领土的行为。但是这个行为后来证实非常不理智,因为它卖给了美国,这个英国的亲戚,最终在后来的冷战中让自己在这个地缘板块陷入不利境地。
当然这是后话,1878年,英国又发动第二次英阿战争,成功让阿富汗交出了外交权,这样,英国完全统一了古印度的全部范围,俄国吃掉了整个中亚,双方开始正式接壤。俄国距离印度,也就剩一条边界线了。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世界背景即为英俄大博弈第二阶段
在这期间,中国清朝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是在英俄大博弈的整体背景下的一次事件,当时英俄两国都染指了阿古柏政权,英国势力还进入西藏和青海,准备在南部围堵俄国,最终清朝收复新疆,部分原因是由于英国考虑到自己距离内陆过于遥远,有必要对清朝进行有限支持,所以俄国在拿了一些领土之后,整体被逐出新疆。
不甘心的俄国将清朝长城以北全部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在中亚的领土扩张已经很往南了,如果吞并长城以北,那么就可以与它在远东的领土直接相连,将中部的这个偏北的腹心完全抹平,这期间俄国干出了在东北和蒙古高原扶植势力的一系列勾当,英国也在南部扩张势力范围,双方还在中东将波斯分成了南北两部分,中间有一段缓冲区,两国完全没有任何尊重他国的意思。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形势已经绷得很紧了。因为双方在欧洲和近东已经形成了对峙,1878年的柏林会议西方再次偏袒奥斯曼帝国,使俄国的扩张又一次失败,两国势力范围在伊朗和中亚也已经没有了任何余地,现在又沿着清朝的长城沿线南北对峙,剩下的唯一地区,就只有远东最东边的朝鲜和日本了。
1885年,朝鲜爆发巨文岛事件,英俄两国第一次在东亚直接交锋,剑拔弩张,但双方最后都忌惮对方实力,在清朝的斡旋之下,英国最终从巨文岛撤军,俄罗斯则承诺不侵略朝鲜。
英国一度以清朝为其在东亚的代理人,遏制俄国扩张,但是随着甲午战争日本胜利,英国决定改换日本为其代理人。于是在甲午战争期间,英日两国签订通商条约,日本的半殖民地地位正式结束。
俄国对日本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胜利非常不满意,于是拉拢法国和德国,上演了“三国干涉还辽”的事件,引起日本极大仇恨。随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获得了长城以北的北半部,英国和其盟友日本,以及相对倾向于英国的法国共同获得了南方,中间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作为缓冲区,那么加上双方在欧亚大陆的其他势力范围,一个欧亚大陆版的英俄南北朝几乎形成。
英国自身在俄国西北方,但是其势力范围围着俄国在其西南到东南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圈,从欧洲开始,欧陆列强维持均势,这对英国有利,然后在近东地区,英国占领埃及,控制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地区,然后在中东控制伊朗南部,接上阿富汗,和整个英属印度,再向东南折向马来亚,新加坡,向北控制青藏高原和汉地南部的长江流域,然后在太平洋上是其盟友日本和日本控制的朝鲜半岛,某种意义上可以再加上大洋彼岸的美国,此时美国也控制了菲律宾,这样,英国的势力从世界岛的南部,完成了对俄罗斯帝国的包围。
而俄国的领土和势力范围横跨中欧、东欧、黑海、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还有北伊朗、中国北部一直到朝鲜边境的地区,在世界岛上与英国南北对峙。这真是世界岛的南北朝时代。
英俄在世界岛形成南北对峙,图为双方在中近东的态势
1900年八国联军时,俄国单独出兵占领东北,战后赖着不撤军,引起了日本和英国的极大不满。于是两个在1902年正式签署《英日同盟条约》,确立了英日同盟,矛头直指俄罗斯。
1904年,日本在英国支持下向俄国开战,日俄战争爆发,我们仔细看看俄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俄国缺乏出海口,它的援兵要不远万里绕海路走到远东,一路上都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要能好受就怪了,在战争期间还出现了误射英国渔船的乌龙事件,同时俄国人自己的军舰也互相误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此事遭到了英国的强烈抗议,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极大恐慌,俄国最终战败,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俄国的战败导致了其国内爆发了1905年革命,沙皇的统治摇摇欲坠,长达近百年的大博弈,已经使俄国国力严重透支,其扩张达到了极限,俄国的扩张与英国不同,单纯追求领土越大越好,而不考虑经济利益,无法像英国那样钱生钱,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其内部存在严重落后的农奴制度,虽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进行了改革,但终究不彻底,也不能彻底,不然沙俄就玩完了,虽然1905年革命被最终平定,但是元气大伤的俄国不得不在1907年与英国签署《英俄条约》,结束了与英国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大博弈,同时协约国也正式形成。
而英国方面,一方面取得了胜利,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俄国的外强中干,于是不再将俄国作为头号对手,再者,此时的德国开始越来越表现出极大的扩张野心,严重威胁其利益,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协约国正式形成,几年后一战爆发,来到了我们所熟悉的近现代。英俄争霸向英德争霸转变,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对北伊朗和远东的一系列行动也被称为第二次大博弈,但是其力度和规模远远不及从前,因此这段时期更适合作为一个过渡期,真正的第二次大博弈其实是冷战,美国继承了大英帝国的衣钵,苏联也统一了斯拉夫世界,二者再度上演了一场空前的全球大博弈。
那么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呢?一方面,我们看到西方尤其是英美,一定要遏制俄国,决不接受它,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俄国失败的原因,其思维理念从来不考虑经济后果,收入与支出严重失衡,而且在周围树敌过多,兔子不吃窝边草,它却将所有的邻国领土都占领了一遍,这样的行为很难不受到孤立。
英国最终占据上风,日俄战争给了俄国最后一击
而另外一方面,也揭示了一种地缘宿命。东欧地区,作为世界岛的核心地带,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地位。而北大西洋地区则存在着另一种地位,二者均有支配世界的潜力,天然地是对头。
英美继承了来自东地中海的古代近东文明,我们叫它两希文明,其实还有其他的支系,比如埃及,整个罗马帝国的衣钵,其实都在这里了。而俄国与其说是继承了希腊也好,继承了蒙古也好,一会儿说自己是东方的,一会儿说是西方的,不如说它存在一个独特的文明。这种文明印刻在斯拉夫人的骨子里,但是记载很少,我们现在还可以从东欧人的身上看到这种文明的影子,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们不知道该怎样界定它。
整个斯拉夫人,不存在从地中海传来的宗教和文明上的共性,甚至语言上也没有,但它们的确存在共性,至于其共性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共性又应该如何界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清楚,因为其族源都是个谜。你相信吗?俄罗斯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起源。但是这个地方出现了超级大国,两次挑战英美,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影响极为深刻,而且现在正在酝酿第三次大博弈。
东欧地缘形态与文明形态都十分特殊,大博弈的背后隐藏了某种天然的宿命,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
斯拉夫人很可能存在着一种与地中海文明不同源的文明起源,或者至少是分家很早,如果它真的是东正教国家,不会产生这么大的隔阂,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在东正教之前,还存在着一种骨子里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环地中海地区所能产生的,当然也不是亚洲传给它的,正如俄国人自己说的,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不屑于扮演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的确如此,俄国文明乃至斯拉夫文明,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像西方文明和中东文明还有拉丁美洲的文化一样全都雷同,东方的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存在的共性也比与俄国之间的共性多,两次大博弈都是世界的头等角色与这个独一无二的角色的博弈,不得不说,这真是两场精彩的对决。
在未来,俄国与英美、东欧与西方之间还会有哪些精彩的历史,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蓝海动能,会经常与大家分享中外历史知识,欢迎 关注 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