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做事顾全大局,才能避免唇亡齿寒
文章由【易论】原创,品读《易经》智慧,学习古人文化。
在事物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就是相互交织的复杂体,我们总以为事情是单方面的,但是事情的潜在层面,有很多相互交织的脉络。其中一方有动静,另外一方也会跟着动。
就好像渔夫住在湖边,靠抓鱼为生,如果鱼少了,渔夫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这就叫: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六三:观我生进退。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六三爻辞,观察亲族的思想行为,从而决定为政的措施究竟是进还是退。
在《象传》之中说“观察亲族的思想行为,从而决定为政的措施究竟对不对”,并未失去用人为政的正当。
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观察全面,没有客观的角度审视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把握就不能贸然行动。
做大事之前,首先要客观审视自我,然后才能做出理智的决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为冲动而犯原则性的错误。
很多人在生活中总是不善于观察,不懂得从客观角度来审视自我,这是大多数人常犯的错误,很多时候,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牵扯的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驴和一匹马,同时拖着东西远行,它们穿越沙漠去运送货物,走在路上的时候,主人特别心疼马,因为这匹马是他花了重金买来的,他就把马身上的货物都放在了驴子身上。
驴子就说:“我都难以忍受了,就让马帮我分担一点吧。”
这个时候主人没有搭理驴子,继续往前走,过了很久之后,驴子就因为体力透支累死了,主人没办法,就把驴子身上的货物放到了马的背上,后来马也被累死了。
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就是告诉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初马替驴子分担了货物,那么结局可能就大不相同,很多时候利益是相互的,给别人留一条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路,成全别人也是成全自己,这叫顾全大局的大格局智慧,也能避免我们犯很多错误。
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看的远一点,看的广一点,从全局来考虑,危害别人的事情也不能做,不要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多关心一下别人,也是间接帮助了自己。
在春秋时期,晋国想要攻打虢国,这个时候想借路从虞国路过,就送了很多金银珠宝给虞国,虞国的国君见到晋国送来的珍贵宝物,特别开心,听说要从自己国家借路,也不加思索就答应了。
虞国的大臣听了这件事情之后,就说:“这件事情要多考虑一下,不能答应借路的事情,我们和虢国是近邻,唇齿相依,相互依存,万一晋国的军队灭了虢国,回来的时候也把我们国家灭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虞国国君就说:“人家晋国是大国,专程来送金银珠宝给我们,我们能不答应吗?”
这个大臣见自己的国君鼠目寸光,就连声叹气,果不出所料,晋国军队在消灭了虢国之后,班师回朝途中,把迎接晋军的虞国也灭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就是咎由自取,有的时候要扩大自己的格局,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困扰,最后才能让自己得以保全。
不能仅仅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认为别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关,事实上,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
如果你自己做事太自私,最终将会自取灭亡,所以也要替别人着想,以更好的格局来处事,才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