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伟:陇南文坛的女性风采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陇南文学界女性创作群体占优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文学生力军。她们英姿飒爽,激情饱满,青春靓丽,以辛勤耕耘收获了数量可观的文学精品,为陇南百花园锦上添花。她们如一颗颗珍珠撒落在陇南大地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华。陇南文学的空前繁荣,女作家们功不可没。我作为陇南人,真为女作者们取得的丰盛成果而深感骄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通过阅读,先后熟知了一些女作家的大名:赵殷、王新瑛、杜富桂、吕敏讷、王小燕、王玲巧、秋雨、赵君平、赵芳、曾玉梅、徐小英等等。她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工作岗位,但都真诚地面对生活,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心相印、血肉相连,用作品满腔热情地表达着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纯洁感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通过阅读,也拉近了游子们与家乡的距离,让我们透过作品,仿佛听到了乡间高亢的歌谣、河滩淙淙地流水、山林婉转的鸟叫、村庄的鸡犬相闻,分享了家乡的苦乐,浇灌了乡愁的荒芜,抚慰了心灵。
女作家们写作以细腻柔美见长,充分发挥了散文文体自由宽松、活泼随意的特色,每篇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肺腑文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把各自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让读者拍案叫绝!
我曾不止一次的推介过她们的诗文佳作,赞美过她们不同风格的创作。
杜富桂的文笔秀丽细腻,作品含有浓烈的人情味。这次她随文友们亲临魚龙《去看高山戏》。她目睹了乡民们的精采演出,与姐妹们交流之后却悟了道:“从米仓山归到凡尘,我清楚自己就是一棵草,万事万物,天地造化,总有一处地方是心灵的归宿和家园。高山戏是人神合一的笃定和坦荡,是一种执念,是民族的魂魄。我是一棵没有花朵,带着朝阳,带着露珠的草。我将会带着米仓山空气中的香味儿,坦然接受枯荣。”深入浅出,感受到了民间文化的真谛,还稍带了点宗教味。
王小燕叙事从容,讲求文字的美丽。她写了《情系高山》。她善于观察,写道:“传统高山戏与现代风味完美结合,彰显了民间戏曲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她说乡村因外出打工,一些青年沾染了城市的市井恶习,吃喝玩乐,打架斗殴以至让田园荒芜。这就让民俗戏曲发挥作用,高台教化“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规劝青年从善向上,褒扬礼仪道德。”她还体会到“神是村庄的守护神和第三只眼睛。在乡村,通过传统伦理道德的力量来制裁恶的行为,唤醒良知,反璞归真,让土壤保持纯净,维护法律,防患于未然!”体会深刻。
王新瑛生活的很潇洒,满世界的游走,阅历丰富眼界开阔。出版了三部著作,可见她的不同凡响。她的文笔豪放有须眉气势。她喜欢摄影,有时候把摄影技巧用进了文章,她写的《神灵居住的村庄》,开篇就使用了广角镜头“村庄周围的草木,也是沿着时光的足迹生长,高高矮矮,伴随着村庄的炊烟繁衍生息,春荣秋枯。村庄的灵魂,便是祖祖辈辈守护远方山水的人们,因为人的存在,村庄就有了跪拜,有了神灵。”
文章收尾更是意味深长。“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了解到高山戏的内涵,在苜蓿村游走的两天,所遇到的那些老人,让我心生敬畏,他们才是村庄最忠实的守护神,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说明人与神的深层关系,神是村庄的偶像,人给予了神灵魂,人为神代言!新瑛文笔老练,不失为文坛老将!
陇南文学界的女作家们,和她们三位一样,每个人作品的虽关照点不同,但各具风采,每篇都是可圈可点的美文!
(注:文中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士伟,1939年生于甘肃陇南。60年代加入中国作协为会员,曾以鲁婴、峙巍、欣秋等笔名发表小说、散文、戏曲电影剧本,偶写文学评论。中年后专门从事文学艺术理论研究。现已退休在北京养老。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