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来运转 之 田黄

·田黄石,简称“田黄”, 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之王”尊号。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早在一千多年前,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古语云“一两田黄一两金”。

田黄石,呈现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田黄石独具其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可依此来鉴定。石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是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石质: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状如蛤肉,色似枇杷。石色:一种黄颜色的宝石,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或偏白、偏红或偏黑。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黑田石”则黑中带赭; “白田”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石皮:外表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肌理隐约可见,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红筋: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是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具有以下分类: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田黄冻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银裹金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白田石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金裹银鸡油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鸡油黄桔皮黄: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橘皮黄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

黑皮田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硬田石橘皮红田: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

橘皮红田其鉴别方法:首先,“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其次,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比如: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萝卜肉质的丝状纹理,俗称“萝卜丝”;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筋格。再次,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最后,硬度大于指甲、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

田黄、有着“福”、“寿”、“田”、“黄”之寓意,称之为“帝石”, 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1)细:指质地细密,如婴儿之肤;(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手有滑感;(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无火气;(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如露之欲滴;(5)凝:指凝灵,如半透明的冻状;(6)腻:肌里油溢,如油之欲滴。史载,一块田黄雕刻的“三链章”,被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