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越“唠叨”,宝宝越聪明?别不信,有科学依据

不管多么高冷的女孩子,只要一生了娃就立即解锁了“唠叨”属性,从前在家人面前都不愿意多说话的人,在宝宝面前一口一个小宝贝,不仅什么琐事都要跟他说,而且说话语气自动更换为叠字。例如:“吃饭饭”、“拉臭臭”、“洗澡澡”。
有人将这个属性解释为母性使然,其实这倒不如解释一下幼崽们的小心机。
这个只要自己仔细想想生娃前后的变化就知道了。
要知道对于哭哭啼啼的熊孩子,大多数人都有本能的反应,但自己的娃不管怎么作都觉得备可爱。
那是因为人类幼崽会促使大人们分泌就一种激素,使他们对自己有更大的包容性,这个也可以解释为幼崽们的自我保护机制。
同时,这也促使了宝妈们,甚至连爸爸们变得唠叨且说话自动叠字,因为父母的“唠叨”,对宝宝有着莫大的好处。
小雨跟老公两个人都是不话多的人,平时两人在家中,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况,基本上都说不上几句话。这种情况在她生了宝宝之后丝毫没有改变。
某次,她参加小区宝妈们组织的亲子野餐活动时突然发现,同龄的孩子早就已经咿咿呀呀地说话了,甚至有几个孩子已经掌握了不少词汇。只有自家娃看上去懒洋洋的,对于互动也不感兴趣,也很少出声。
小雨慌了,连忙询问有经验的宝妈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对方却笃定地说了一句:“你平时很少跟宝宝说话吧?”
“你怎么知道?”小雨惊讶地问道。
“宝宝的词汇量、发音情况跟父母的聊天和陪伴是分不开的,只有爸爸妈妈多跟他说话,他的语言能力才会更强。”
通过这位宝妈的解释,小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回到家中立即和老公商量了一番,最后两人都决定每天多抽出一点时间来跟宝宝说话。
为什么很多儿童专家都会建议父母多跟宝宝说话?
看完以下几个原因你就知道了。
可以增加宝宝的词汇量
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单纯的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那么除了本能之外,他用来生活的技能都从哪里来呢?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环境的渲染。
就比方说词汇量,一两岁的宝宝你不可能直接给他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教他说话写字,而掌握的基本词汇就来自于爸爸妈妈的嘴里。
别以为他看起来好像听不懂,就说话毫无作用了,实际上他听到的词汇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父母说得多了,他就会记住了。
刚开始,他会先记住音,然后慢慢自己说出来。最后,当他意识到这个字或者词语大多都处于什么样的场景中时,他大概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父母同他的唠叨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储备的过程。
情感输出
父母在和宝宝说话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情感输出的过程。虽然宝宝可能并不懂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会通过爸爸妈妈的声音、表情以及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心情。当他意识到父母对自己喜爱时,自然而然也会反馈给爸爸妈妈喜爱和信赖。
不以事小而轻之,在育儿这方面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小事。更何况,只有家长注意到了这些小事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所以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和宝宝说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