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013)大串联到北京,我被选为学生代表,登上观礼台

1966年的秋天,我和同学们串联去北京。在天津大直沽的一个学校住了三天,去北京的时候,在天津火车站同学们都走散了。

去北京的学生太多了,天津火车站就像大市场一样,有东北来的学生,有南方来的学生,人们都拥挤在天津的火车站台上等着上车。

我们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一共是二十多个人。我们这些人也不是一个战斗队儿的,我和祥子、顺子还有长站,我们四个人是一个战斗队。

女班长“潘仁美”带领我们出来串联,她也是我家的邻居。1966年我14岁“潘仁美”18岁了,她长得漂亮,有组织能力,也有领导能力。

她个子长得高,身高有1m70,我那时候身高也就是1m60,她比我高半个头。我也害怕自己走丢了,我看着她一直跟在她的身后。

天津火车站台上挤满了人,一窝蜂的往火车门儿挤去。同学们都分散了,我紧紧的跟着“潘仁美”,她的头顶上用红头绳打了一个结。

女班长姓潘,长得漂亮,大家管她叫潘大美人,后来同学们给她起了外号“潘仁美”。她高高的个子,留着齐耳的短发,打个蝴蝶结。

在火车门儿我也挤不上去,“潘仁美”抱着我从车窗上爬进去了。火车上的人太多了,到北京下车以后,我也没有找到顺子她们。

我一直跟着女班长“潘仁美”,在北京下车以后,找来找去的就找到了七个人。我们这七个人有三个男生,四个女生,都比我年龄大。

我们一个学校的学生,就属我的年龄最小,同学们都比我大两三岁,我个子长得小,像个孩子,接待站把我们分配到北京体育馆。

在一起的两个男生,也不是我们班的学生。我们学校一共两个班,我是六五一班的,那两个男生是六五二班,我跟他俩也不熟悉。

我们上学的这所学校,是1965年新成立的。学校就招收了两个班,一个班60名学生,全校有120个人,是一所初中的中专学校。

我们住在体育馆的一个场地,这里有一千多个学生,被分配成好多个方队。我们这一个方队有一百多个人,从全国各地来的人都有。

有从湖南长沙来的,有从江西井冈山来的,也有从陕北延安来的学生。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高中生,大学生,大家都说着各地的方言。

我在众人之中显的就像个孩子,我14岁,身高1m60,体重还不到100斤。大家互相问候,互相询问着,有几个大学生在一起窃窃私语。

我感觉到他们一定知道很多事情,就凑在他们跟前,偷偷的听他们说话。有一个穿着绿军装的大学生说“最可靠的消息,明天……”

这时候从远处过来几个人,接待站的负责人陪着一个军官,那个军官四十多岁,长得高大魁梧。他迈着军人的步伐,在我们这儿停下来。

“同学们,大家静一静,下面领导给我们讲话。”接待站的负责人说。大家都静下来了,我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听他说什么。

那个军官向大家挥了一下手,大声说“同学们,红w兵战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要到天门广场,接见你们……”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人们就沸腾了。同学们都心情震撼,有的人带头喊起了口号。这时候有人递给他一个话筒,他对着话筒说道。

“同学们,每一个方队的学生,从里边要选出来一个代表,选出来的代表明天登上天安门旁边的观礼台。”听了他说的话现场又乱了。

每一个人都想争取这个机会,大家都举手发言。那个军官又说“选出来的学生代表,要有特点,也要有代表意义。”他让大家举手发言。

很多人都举着手,都想争取这一个机会。我个子长得小,前后左右的人都把我遮挡住了。我高高的举着手,可是他们也看不见。

湖南来的学生说“我们从湖南长沙来的,这里是……家乡,我要当代表。”江西井冈山来的学生也说“我们是从革命的摇篮来的。”

这个机会我也不能拉下,我走到了那个军官的跟前,挺直了腰板儿,举起右手对着他敬了一个礼。我站在他的跟前,身高不到他的肩膀。

我大声的说“报告领导!我也申请去观礼台当代表。”他低下头看着我,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把他给逗笑了,我看到他的脸上露出来笑容。

我在心中想到,这件事情有门儿。他笑呵呵的问我“小同学,你多大啦?你家是哪里的呀?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问的挺多的。

我大声的说“报告领导,我今年14岁,我家地处祖国的边疆。我们吉林省东边是日本鬼子,北边是苏联修正主义,那里有战略意义。”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这位领导当时就拍板了,他对着接待长的人说“这一片儿,就让这个小同学去当代表。”这一天是9月15日。

我牢牢的记着这个日子,1966年9月15日的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有人组织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麻花,一个面包和两个苹果。

有人带着我们上了一辆军车,是那种敞篷的拉货的大敞车。我和同学们都站在车顶上,汽车拉着我们到了天门广场的一侧,大家下了车。

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长安街的两头都是人。一共有好多个方队,都已经准备就绪了,这些人是北京的学生和工人农民代表。

还有全国各地来的学生也组织成方队,放眼望去,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是人的海洋。我和一群学生,被人领到了天安门西边的观礼台。

我个子长得小,站在了最前面,从观礼台上向下面望去,那人山人海的场面,使我终身难忘,这一天的时间感觉到很快。

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后来的报纸上说“1966年的9月15日,……国家领导人,第三次接见红w兵,从全国各地来的人有100万。”

到了晚上,我们又坐着车回到了住的地方,大家互相问候着,互相说着自己的经历。同学们都问我“刘井龙,在观礼台上是什么感觉?”

这时候接待站的人来了,他对我们说“现在从全国各地到北京来的学生太多了,接见以后同学们就要返程回家,现在给大家办理车票。”

全国各地到哪里的火车票都有,一同来的那四个女生,都跟着“潘仁美”回家了。我好容易出来了一趟不想回家,我想去上海看看。

我和那两个男同学商量一下,我们三个人决定一起去上海。接待站当时就给我们办理了去上海的火车票,第二天早晨我们就坐上火车。

跟我一起去上海的两名同学,一个叫韩东杰,另一个叫赵永祥。我和他们不是一个班的,但是命运却安排我和他们在一起,一起去上海。

这两名同学,从那次大串联回来以后,我这几十年再也没有遇到过他们。更不知道他们现在的状况,如果有缘的话,看到我写的文章。

如果韩东杰和赵永祥两位同学,看到了我写的这篇文章。你一定要说一下,老同学刘井龙还没有忘记你们,希望和你们有联系。

从北京到上海,我们坐在火车上一路向南,这一趟火车在北京始发,我们几个人都有座位。我坐在靠窗户的位置上,观看沿途的景观。

火车路过我老家沧州的时候,我的心情挺振奋的。我心中想到,有机会我要回我的老家河北沧州盐山县去看一看,看看那里是什么状况。

这时候已经快要到了秋收的季节,在火车上看到,很多农民在地里面干活。火车一路经过了好多大城市,到了南京长江大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