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尔特的“现代神话”理论
巴尔特提出的符号“意指(Signification)”概念来源于索绪尔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巴尔特是索绪尔的追随者,但是他改造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二人在符号学思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索绪尔主要强调的是符号文本,而罗兰·巴尔特更关注符号接收者与文本之间的意义互动。
巴尔特把符号意指分为两个序列,第一个序列是符号的明示意,这在索绪尔那里已经进行过表述,它指的是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指涉关系。
比如一张人物的照片指向特定的某个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很明晰的。但是巴尔特认为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不会使语义穷尽,符号的意义还受其环境的制约;其次,人的思想不是通过合并而是通过切分来进行的。巴尔特继续论证说,在符号能指与所指结合的明示意之下,符号还能表达某种隐含意。比如,上面提到的人物照片例子,如果运用两种不同的拍摄角度:仰拍和俯拍,所拍摄出来的照片的明示意相同,即都是能指与所指的指涉关系。这正是索绪尔符号学的理论缺陷,他只关注文本,而不关注文本的使用者,如果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外引入符号使用者的文化价值观或主观心理感知,便引申出了符号的隐含意(Connotation)。
巴尔特认为隐含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意义的第一序列中的能指。换句话说,符号的明示意不掺杂符号生产者的文化价值观,它仅仅是一种“机械性再现”,如果对符号的能指部分进行文化价值观的输入,此时的符号能指发生变异,它便具有了隐含意。比如照片拍摄的角度表达不同的隐含意:仰拍使得人物看起来高大、威严,俯拍使人物显得渺小、微弱。
符号的隐含意是大众传播建构现代神话的主要运作机制,巴尔特将神话定义为一种言谈,一种传播体系,一种信息或者意指作用的方式。巴尔特用符号意指化的两个序列说明了现代神话的产生过程:在第一个序列当中,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产生明示意,并且作为第二个序列的能指,神话就产生于符号的第二序列意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