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医生眼中的祛湿“高手”!泡茶健脾益肾,做汤养心安神

“茯苓饼”,想必不少人都尝过。

皮薄如纸,颜色雪白,夹以果仁,辅以蜂蜜,甜香味美,入口即化。

除了是一道特色美食之外,茯苓还是一味利水渗湿良药。 如果你脸色蜡黄、身体浮肿、小便不利,可能湿气缠身,不妨吃点茯苓。

指导专家:郑显辉(广东省中医院药师)

茯苓

别名:茯菟、云苓、松苓、茯灵。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药用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性味: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

产地:云南、安徽、福建、四川、河南、浙江、湖北、广西、贵州等地。

“十药九茯苓”,能渗又能补

能祛湿的中药有很多,如薏苡仁、冬瓜皮等,为何单提茯苓?

皆因此类药物多寒凉,脾胃不好的人不可多吃,而茯苓性平,脾胃不好也可吃,而且它还足够百搭!

茯苓,味甘而淡,甘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

这就意味着,它利水而不会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更宝贵的是,不论是寒、热、虚、实诸证,茯苓配合其他中药服用,均可发挥其独特功效。

也正因为如此,茯苓成为自古医家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有 “十药九茯苓”之说。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道地茯苓,当选野生“云苓”

在延寿之品中,茯苓也有一席之地,与它的“出身”有关。

《淮南子》云“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唐代诗人李商隐亦云“碧松之下茯苓多”,这道出了茯苓的生长习性——寄生于赤松或马尾松根上,深入土中20~30厘米。

古人见它与青松相生相伴,认为这是松树的清气下行凝聚而成,因此吃了能长寿。

如今的茯苓,有野生,也有栽培。根据产地的不同,又称为云苓、安苓、闽苓、川苓等。

其中,以云南的野生产品“云苓”质量最优,而安徽的栽培产品 “安苓”产量最大。

茯苓美食,好吃又健康

1.茯苓糕

方法:取粳米350克、白糯米150克、莲肉100克、茯苓150克、芡实100克、山药150克。洗净、去杂质、干燥后研为细粉末,加水适量拌匀蒸熟即成。当早餐或点心食用。

功效:健运脾胃,延年益寿。

主治:气虚体弱、纳食不香、脾虚便溏等症。

2.茯苓枣仁猪心汤

方法:茯苓、酸枣仁各20克,猪心1个。先将猪心切成两半,洗干净,放入锅内后,把洗干净的茯苓、酸枣仁一块放入,加入适量水,用武火煮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煮至猪心熟透后调入食盐即成。每日1次。

功效:补血养心、益肝宁神。

主治:血虚引起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

3. 茯苓枸杞子茶

方法:取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红茶100克。将茯苓与枸杞子共研为粗末,每次取5~l0克,加红茶6克,加入适量开水泡10分钟即可。每日2次,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尿通淋。

主治:慢性肾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症。

选购要点:色白、细腻

市面上的茯苓,有茯苓个、茯苓块、茯苓片,应该买哪种好?

其实,哪种都可以,关键是要学会挑出质量好的。

茯苓个(皮苓)

顾名思义,就是一整个的茯苓,为茯苓采挖后,反复堆置“发汗”、阴干而得。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挑选要点: 以个大形圆、体重,质坚实,外皮色棕褐、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优。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挑选要点:茯苓块或片以体重,质坚实,无裂隙,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