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探秘:道立于一
一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于悉切
字形演变
1.我们认识一个字,从其字形,字义,和字音来认识。形是身,义是心,音是神。对于字形,我们看它的结构。有的是单字,有的是组合字。对于组合字,分为两部分组合,三部分组合及多部分组合。两部分组合有的是左右结构,如“结”,有的是上下结构,如“宇”,三部分组合,有的是左中右结构,如“搬”;有的是上中下结构,如“葬”;有的是左上下,如“接”;有的是上下右结构,如“卦”;有的是上左右,如“篇”;有的是左右下,如“怒”;除了上下左右,还有内外之分,有全包围和半包围,如“园”,如“包”。我们的汉子又叫方块字,整体呈现出一种规整性,对称性和稳定性。汉字从单字到组合字的变化,这有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在里面。汉字的空间结构,有着严格的秩序性,这如同咱们吃饭,坐在哪个位置,是有讲究的,有主客尊卑之别。并且我们的思想里最擅长的就是分门别类,然后提纲挈领,达到一个完整的把握。我们在研究字形、字义和字音这三个维度的时候,去挖掘这个整体观。你看,我们现在写字,基本上都用拼音打字,这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呢?我们不关注字形了,不再思考汉字本身的象形取意这个源头了,现在直接是拼音合字义。这还是汉字吗?
2.“一”字字形,从古至今没有变化。作为说文解字里的第一个字,有深意。它是数字的基数,也是宇宙奥秘的原初。《说文解字》以“一”字开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汉字的起点。可以说,每一个笔画都是“一”的变化,旋转变化,曲线化,长短变化,转折变化,如此等等,其在二维空间上不外乎此。汉字又不是二维的,在三维层面可以解读,在四维层面也可以解读。
3.老子里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这句和老子所言相通。
4.吾道一以贯之。这是孔子告诉曾子的话。曾子向孔子弟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门之道在于这个“一”。
5.庄子天下篇“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由所成,皆源于一”。神降明出,通于老子思想,圣生王成,通于孔子的思想。一联接天道和人道,天人合一,当此谓也。庄子的思想吸收了老子和孔子的精髓。
6.字音。古时的拼音叫“反切”。于悉切,就是yu,xi,取前者的声母,取后者的韵母和声调,就构成了yi字的读音。说起反切,要讲到音韵学。同声母的词叫“双声”如“雎鸠”,同韵母的叫做“叠韵”,如“窈窕”,两个字合成一个字是“合音”,如“诸”是“之于”、“之乎”的合音。双声、叠韵、合音是古人不自觉的语音习惯。到了汉朝佛教的传入,译经的过程,认识了梵语,梵语是拼音文字,我们汉语的发音就借鉴了梵语的发音,逐渐有意识地分出了声母和韵母,以及拼音,反切就是拼音的前身。我们看到,有时候是某某反,有时是某某切,有什么不同吗?据宋代《礼部韵略》中云:“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其实一也。”从这句中,反是前字声母和后字韵母及声调拼合,而切,是两个字合在一起读,柔和在一起,有一种模糊性。从效果看,反和切相差不大。反是成熟的切。
7.“一”是指事。天地一指,我们用手指指示某物,那是最直接的。文字出现之初,多是用手比划,指来指去的。这就构成了文字的起源。“一”字作为说文解字的开端,也是有这个内涵的。一是数量代词,也是指事的应用。文字起源的奥秘,就源于这个“一”啊。文字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介,也是知识智慧的载体,是打通天与人,物与人,事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媒介,实在是太重要了。
关于指,有能指(言),有所指(意),有受指(物)。我们的文字即为能指,为了传达所指,从受指取象,逐步丰富完善文字系统。
8.文字的体系,演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基因,所有的文化都隐藏在文字里。文字体系的高度,就是一个文明的高度。古文字的研究,是打开传统文化宝藏的钥匙。
9.我一直想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探究古文字,不大想学别人现成的研究成果。并且现在的研究过于学术性。这个探究之路,需要自己走走。就如同中医,不是知道些理论就可以的,要实战。说文解字是实践,经文注疏的实践
10.六书是造字法。汉字六书为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法则,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文字之前有符号图像,符号图像之前有结绳子记事,这些都是都是信息的载体。从系统论而言,我们的信息储存系统越来越完善。而从单个信息承载载体而言,越来越专业化,承载量越来越少。从载道到载术再到载技的变化。
11.中国古代把独体字叫做“文”,把合体字叫作“字”,如今联合起来叫作“文字”,文字的基本个体叫作“字”。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序 》中说:“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在文之前,还有语。语一定在文字之前,文字出现后,语音发音规范化。文字之前,有图画,图画和语言结合,也是可以交流的。所以甲骨文为什么会有美感,那是因为有些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图画传统在那里。上古时期的文化发展是极为缓慢的,但是基础是极为牢靠的。伏羲造八卦,就是用图像的方法,连山归藏,应该有图有文了,到了周易,就主要以文字为主导了。图像的传承,更为久远,所以“象”之内涵,广大而深远。从“象”到“文”,继承了象之意,没有断绝掉。所以我们的文明内蕴何止五千年呢!
12.文字的教育,由此会搭建起孩子的整个的教育体系。这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博士—威廉,所发表的研究成果:如果只是读出声来,我们会理解10%的内容;如果只是聆听,我们会理解20%所学内容;如果只是看,我们会记住理解30%所学内容;如果又听又看,图文并茂,我们能记理解50%所学内容;如果我们进行讨论,那么会理解70%所学内容;如果我们亲身经历,会记住理解80%所学内容;如果我们教导其他人,那么我们会理解95%所学内容。这是值得借鉴的,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是深有体会。数字只是拍脑门,请勿当真,这是对一件事物理解深度的形象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