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已,且行且履』
1.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至少和孩子同步前行,不要说什么太晚的话。
在亲子课堂上,我看到一个父亲在玩手机,气都不打一处来。打算当场怼一怼来着,想一想,又算了,又没有对父母要求什么,这次改革,特别加强了父母的学习,一起学习经典,父母要比孩子更用心,走在孩子前面。
反过来,当我们父母所要成为的那种人并非一种正向而中道的,过于偏了,而让孩子产生本能的排斥,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就要反思了。而这里恰恰是父母找回自己的时机。老师也是一样,课程设计不对了,那也要及时调整。
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就是相互照见的镜子。
2.成人往往不大爱学习,总觉得毕业后就不用学习了。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的标配了,不这样很快就会被淘汰,这是常识。很多时候我们宁愿被推着走,也不好好想着如何把握住主动。
我是陪孩子来学习的啊,做好监督就行了。这是不少我们班里父母的态度。书院里,经常看到父母带孩子来学习琴棋书画之类的,把孩子送来了,自己就买外面傻等,或者无聊地刷着手机。真的是把大好的人生荒废掉了。这就是因为学习缺乏主动,不知怎么利用这些时间。父母没有真正进入到学习的道路上。这样如何能以身作则,让孩子行此道呢。
3.孩子就是喜欢玩,没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力,孩子很直接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喜欢学经典的孩子,在课堂上很散漫,精气神都被抽走了的样子,因为太无聊了。精气神去哪了呢,想着结束后怎么去玩了。
所以,多认识孩子的心性,了解状态,理解他们,这样就能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学习。
孩子对经典有感觉,有兴发感动,能悦乐,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老师,父母,做好本分,去等待孩子自然达到这种状态,这就是孩子的成长,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要丰厚其土壤,敞开其空间,增加其阳光,浇灌合适的雨水,等待其成长。
4.孩子的周末
孩子的周末,现如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我对教育产业化不怎么看好,教育怎么能变成一种交易呢。教育变成商品,这主要适合技能性的、知识性的教育。至于德性教育、心性觉性教育,就不适合商业化了。孩子的周末都用来学技能,增加知识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让生命生生不已的长养之途。而在城市里,除了让孩子去这些地方,孩子又能到哪里去呢?城市的孩子已经脱离了大地自然,只是在各种专业化的空间里学习一些知识技能和玩乐。这大概是城市化带来的直接的结果。孩子能去田野、山林、公园、自由的公共空间那是最好的了。
总觉得现在很多孩子的生活在一种空中楼阁,在一种隔离于大自然的状态。在班级里,看到不少孩子体质弱,精神状态也不是充沛的。这不是和大地接触太少了吗?
5.节制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生生不已的,又是有节制的。如同一年的生长化收藏,有一种圆运动性。能生也就要有厚土,有阳光。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厚土,我们因学习而立的志向(志于道)就是阳光。如此之成长,是成就大学之大。而所谓收,就是我们立下高远的志向,但是一定要脚踏实地啊,去修身践行啊,做做工夫啊,这就是收和节制,是反求诸己。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今天和孩子讲修身,拿坐姿来说。大家东倒西歪,做不正,首先是身体太弱了,坐个五分钟身体就疲累了,就要动来动去的。这是身体差,要修身,这算是最基础的,有一个健康的壮实的体魄。我们身体差,可以自我约束,自律,以个人的意志力自制力让自己自觉做到中正,这是修身的工夫,是需要时刻调整自己。如果这也做不到,那就到了礼仪的层面,把坐中正作为一种要求,带点强制性的,这些是修身,是被动的修身,最终还是要回到主动自觉去调整自己,做工夫。学而时习之,学习传统文化,有一种主动性,自觉性,就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修养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达到中正平的身心状态和和人格的完满。
学而不已,前路漫漫,我们这个民族最强大的就是学习能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走好路,有正路,素履之往,保其初心,共勉。
注:图片来源于华为屏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