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路的故事 | 7简单再说几句郁家的“宜稼堂”

乔家路巡道街口有座坐北朝南、名叫“宜稼堂”的深宅大院,这是海上望族郁泰峰(名松年,字万枝,生卒年为1799-1865)的私宅,至今已有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建筑面积为1619平方米,占地2.87亩。

宜稼堂的正门是乔家路73号与75号,而非现在人们说的77号。临街是一排六开间上下两层的大门楼,底层中间的两大间是进入大院的通道,俗称“墙门间”,有两扇乌黑的大门。门内两边置有插“硬牌”的架子,外观像衙门一样。
77号只是一条备弄,不是正门。这条备弄,宽约2米,长达30米余。所谓的备弄,是给在院内做事的仆役、侍女、轿夫等一些下人与外来下等人员进出之用。老爷、太太出入宜稼堂,从不走备弄的。所以,宜稼堂的西山墙上还开了好几扇小门与便门,可通向备弄,这也是专供下人进出而设置的。从中可看出,在封建社会,男女长幼,尊卑贵贱,上下分明,等级森严,何种人从哪扇门进出,都有严格规矩。
宜稼堂建筑的主宅是五开间三进深的格局。大院沿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每进都有一个大天井,在大天井的东西两侧,也就是厢房与正屋间都有一个小天井。这就是说,在这座大院的主宅内共有3只大天井,6只小天井。据传,这是典型的“三进九庭心”的建筑,这种建筑格局在上海地区是极为罕见的。宜稼堂里原有的金砖,郁家后人在2019年捐赠给了上海历史博物馆。
郁泰峰立志以文化、经济振兴家乡,他继父兄接手经营郁森盛沙船号后,拥有沙船近200艘,开辟南北航运,发展海外贸易,并陆续设钱庄、商号、典当行等百余家,1855年,郁泰峰还捐款数十万修建上海城墙,可见其资本雄厚,遂有“郁半城”之称。道光五年(1825),郁泰峰购得原乔氏家族的“宜园”,更名“借园”,兴建“宜稼堂”。整座宅第在设计方面可谓匠心独具,崇古而又趋时,朴实中显豪华。
宜稼堂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私人藏书楼,著录古籍三千五百余种。道光二十一年(1841),选其中宋、元佳本亲自校正,编纂《宜稼堂丛书》6种64本,计229卷,所收宋代秦九韶、杨辉的《算经》、宋代萧常和元代郝经两家的《续后汉书》等,均是重要而又罕见的典籍。所有藏书由于保管不当,约于咸丰末至同治初(1861-1863)逐渐开始散佚,大多被流入南北各名藏书家之手中。
史载:红顶商人胡雪岩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郁泰峰的儿子郁荣培。与胡雪岩关系密切的李鸿章、左宗棠闻讯后,遂带着随从,前呼后拥地光临此宅祝贺,一时轰动周围。
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与郁泰峰的后人郁鸿治是同窗好友。“九一八”事变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迫害,邹韬奋曾携夫人沈粹缜长时间隐居在此。其子,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就出生于该宅院里。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原名郁钟正)是该宅院主人的第6代后裔。有报刊报道,前几年于光远回到上海,还特地去了一趟乔家路,察看自己的祖宅。
“宜稼堂”虽经历晚清战火损坏和长期风雨侵蚀,但遗址基本保持了完整的江南宅院风貌。

宜稼堂俯视图。三进深的住宅结构一目了然。左侧狭长带为乔家路。图下侧细狭长条是巡道街。图上侧中间处的屋顶区域是“梓园”(摄于2001年)

▲私立广才中小学的校址和后面的长方空格即为“宜稼堂”址

(0)

相关推荐

  • ​邓乐荫丨故 园

    去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回到了梦中多次出现的故园. 满眼的断垣残壁,废弃的天井,坍塌的大青石槽门--荒凉.破败,犹如一个衣衫褴褛齿发脱落被人遗弃的老妇.夕照如血,我站在杂草丛生废弃的石栏前,透过黄昏的暮 ...

  • 大理白族第一镇喜洲

    去小镇旅行 西倚苍山,东临洱海,[喜洲古镇]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为大理白族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号称"白族第一镇",系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其白族民居建筑群为全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熊梅 ‖ 宝箴塞述略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1期 宝箴塞位于四川广安武胜县宝箴塞镇方家沟村,是一座集军防与民居为一体的晚清建筑.20年前重点文物复查后,宝箴塞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2006 年,宝箴塞作为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三)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2020-12 固新村传统民居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概论 固新村中院落和大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居住院落的布局和选址一向注意的.村民依然遵循和传承老一辈的风水选址观念, ...

  • 我的摄影之路▷2006年领略山西文化之二:乔家大院

    我的摄影之路 ♥2006年领略山西文化之二:乔家大院 2006年上半年随着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勾起我们对这座清代民宅的关注.2006年8月11日下午,我们游览了乔家大院. 乔家大 ...

  •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作者:李广生 去山西当然是要看大院的.发财之后,荣归故里,置地.盖房.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光耀门庭.告慰先祖,这不仅是山西人的观念,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晋商在全国各地苦心经营,一车车白花 ...

  • 乔家路的故事 | 14中国集邮团体创始人叶颂蕃住在俞家弄里

    俞家弄107号是著名中国集邮家叶颂蕃的祖居,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居住在该宅院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叶.叶颂蕃的曾孙一直居住到2019年征收动迁后才搬走.叶垂青先生特地从家中将其曾祖父叶颂蕃的一些遗物, ...

  • 乔家路的故事 | 15“乔家栅食府”的发源地与乔家的栅栏

    自从"乔家栅"创立后,该店的店名不断发生变化,在叫法上也有所不同,有叫"永茂昌"的,有叫"乔家栅汤团店""乔家栅饭店"& ...

  • 乔家路的故事 | 13起源于蓬莱路114弄的“梅溪小学”

    起源于蓬莱路114弄的"梅溪小学"(始名正蒙书院)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栋楼里,与梅溪小学创始人张焕纶的曾孙女张济顺老师见面 ...

  • 乔家路的故事 | 16为王孝和烈士后代居住处正名

    几十年来,居住在乔家路区域的居民以及外界都以为俞家弄71号是王孝和烈士的故居,其实非也.为此,本书留下一段文字记录,作一廓清. 王孝和烈士的二女儿王佩民反复跟我说:"倪老师,你无论写书也好, ...

  • 乔家路的故事 | 12尚存的“小南门救火会”与“火警钟楼”

    小时候,吃过午饭后,我外婆只要一喊我:"走,去救火会嘎三壶."我便兴奋得不得了,立刻蹦蹦跳跳跟在我外婆身后,去中华路乔家路口的"小南门救火会".到了那里,老邻居 ...

  • 乔家路的故事 | 11缄默无声的上海孤儿院遗址

    梓园的后门.药局弄36号是清末民初的上海孤儿院遗址,也是清末民初上海第一所孤儿院. 如今,缄默无声的上海孤儿院遗址还在那里.但是,有多少匆匆行人会知道无数没有亲人的孤儿在此度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 19 ...

  • 乔家路的故事 | 10听王孝方先生讲述“梓园”的往事

    乔家路113号是"梓园"的前门,药局弄36号是后门.梓园原名"王立德堂".因为这个花园是王家的,所以附近的居民又叫它"王家花园". ▲梓园俯 ...

  • 乔家路的故事 | 17关于爱因斯坦来乔家路的传说

    不知道史实的人们,一直以为爱因斯坦到王一亭的梓园吃顿饭的事,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纷纷扬扬地进行传播.其实,事情并非如传言所说. 说白了,爱氏夫妇就是在傍晚上灯时分,来到王一亭的梓园吃了顿晚饭后便立即离 ...

  • 乔家路的故事 | 18聊聊“老虎灶”

    有家电视台来到凝和路旁的梅溪弄里拍了一档"老虎灶"的片子,说这是清末民初的老虎灶.想不到竟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各种议论,他们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此地这种老虎灶多来兮,哪个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