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回母校分享,我的几点收获

真是应了那一句话: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孔,而整一个背景都是那么似熟悉,自己整整4年的学生时光在这里度过。

这一次做了为期一天的分享,主题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不说具体的讲课内容,光是整个准备过程,已经让我收获颇丰。

准备阶段是一个不断给自己提问的过程

准备一场演讲也好,或者准备一节课,还是像今天的分享,我想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绝对不是马上去准备素材。第一要务,应当是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们常说一个团队可能会出现团队迷思这个倾向,其实个人也是出现个人迷思,就是太相信自己要讲的事情了,而在准备阶段就开始质疑自己,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个人迷思,让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自己。

比如,在我确定要讲的主题之后,我就简单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第一,我的听众是谁,他们是年轻教师吗,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师的讲课风格应该所有不同。第二,老师们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怎么样,他们的应用起点在哪里。第三,我的哪一块分享内容,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共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共鸣。

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我基本就是一直在质问自己,质问到自己条例清晰明白为止。

我也将这个过程叫做自己与自己对话,尽量不要沉浸于自己所讲的东西之中,而且永远坚信,自己讲的是错的,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

不了解听众的分享无从谈起

这一次分享,为了更好的了解老师们,我事先制作了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从一定的面上去了解老师们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我拿到这份问卷分析,我才开始敢准备内容,不然我的脑子是空转的,什么叫做空转,就是我想我的,不问他人需要。

通过问卷,我知道,大部分老师的教龄在15年以上,好多还是20年以上,毫无疑问,这些老师都是经历风霜、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了。

再看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需求最大的这几块:一个是教学展示环节、另外则是课后错例分析。那么我在准备的时候,就要加重这两块内容的准备。

一定要去思考用什么方式去打动听众

能够打动下面听众的方式非常多。

比如你的分享内容无与伦比的精彩,这个没什么话好说,好的内容大家肯定愿意听。

比如你要在你的分享中,把一些原先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如果讲得有画面感更好,没有画面感,那就讲出情节来,对就是讲故事。或者要有活生生的案例,总而言之,你是围绕一个点,用各种方式让这个点变得有趣。

再不然,把自己所讲内容,跟听者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与听者的孩子联系起来,如果下面是家长,分享内容与孩子产生关键,家长肯定感兴趣,说这个东西对孩子好,大家会义无反顾地抬起头。

最后希望自己的每一次分享,能够让自己的思维迭代一次,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打开去,能够包容更多不同的观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