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埋头做事,也得抬头看路,长路漫漫要少摔跤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的第十年,想起来也是心有戚戚。
春节休假期间我躺着好好回顾了下过往,总体只能打60分,刚踩上及格线,五味杂陈。
那种心情就像是你无所事事一整天,到了夜里良心不安总想找补点啥,但除了把自己搞得更疲倦之外,一无所获。
我和同学一直没有走得很近,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很淡然,毕业了不仅没依依不舍还觉得挺解脱,除了和几个同宿舍小姐们还有小圈子的来往,和很多人微信都没加。毕业照一咔嚓,心照不宣地各自奔天涯。
所以我这个评论标准不能讲是跟同学对比得来的,就是自我评估。
如果加入同学作为参照物,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再取个中位数,可能也就是我这个水平,也许还没这么乐观也说不定呢。
出于不和自己添堵的考虑,就不去打听同学们过得如何了,朋友圈里也能窥探一二。
作为正经金融科班出身的,大学同学们大部分人还在从事金融行业,银行、券商居多,还有少量私募,也有几个创业的,出国定居的基本上失联。
从朋友圈来看的话,男士们基本都结婚生子,发福不少,一副幸福安康的样子。孩子比较大的都上小学二年级了,这十年金融做下来应该也是攒了些家底儿过得不错了。
女士们也基本结婚,貌似只有我和零星一两个人是孤魂野鬼。不过孩子都比较小,基本上一两岁,没有二孩,大家集体选择在30岁左右生育,说明都是对自己人生能控盘有力量的聪明人。
以前没想过毕业十年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事、赚多少钱、遇见什么人、变成什么人,反正不会是现在这样。
可见人生的路无论你三年规划五年规划搞几个,还是不可预料的情况更多。
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操作很傻逼,就像是交了卷子才懂自己哪里做错了,很可惜,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年轻的时候没人教,也许是因为信息不畅,也许是因为天性冷淡不爱交际,和很多人抱怨的一样“没人带,自己瞎摸索”,所以现在就得了中年人的常见病:好为人师。
看见年轻人仿佛要犯同样的错,总想碎嘴子叨叨几句,实际上很多时候也是不合时宜,因为环境和对象都在变化,没有什么可以完全套用的经验。
所以这篇文章不去指导年轻人“应该做什么”,而是揭露“哪些事情我做错了”,前人之鉴,后人之师吧。
人年轻的时候最缺钱,因而走的错路主要是跟钱有关,一是入,二是出,三是问谁要。
赚钱这事让人特别焦虑,尤其是在几乎24小时在线的互联网生活中,失败和成就,都被无数倍地放大。
我不知道你们朋友圈怎么样,我是和互联网以及和金融八杆子打不着的朋友都开始讨论区块链了,每天不看见5条以上关于区块链的转发都觉得今天过得有毛病。
这样一种互联网技术,短短几年催生了多少币圈大神,有说“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巨额财富在以天为单位聚拢和失去,以至于现在人就分2种:搞币的和不搞币的。
这就让我很焦虑了,要知道我之前是搞币的,还分享了好几次如何操作获利;但去年10月之后,正好是监管出来行业洗牌之时,我忙于工作和买房,不搞币了,错过多少个波段不说,感觉几个月过去,市场都天翻地覆了。
当然这都还算是“业余生活”,人赚钱不能靠运气,最主要还得靠本职工作,看长线。
我们普女,大概率是不可能暴涨暴跌的,就是找个工作,老老实实赚点薪水,积少成多。
人群基数放在这里,能摊上大幸运的概率特别小,所以工作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在工作方面,我觉得有几点是做错了的:
1 择业方向不清晰,做选择的时候也不够慎重,随机的成分比较大
主要还是抬头看路太少了,以至于在择业和转行时走了不少冤枉路,只能安慰自己是由于信息不通畅,但依旧觉得后悔。
这个道理要清楚:你们现在做的事,决定你3-5年后要往哪走,要考虑一个职业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如果不能捞一笔就跑,那就一定要慎重,往想走的方向提前布局,不要事到临头,发现无路可走
2 在一家公司待得时间太长(银行3年多,前一家5年半),错失了跳槽涨薪的机会
因为忙于日常工作忽视了市场行情的变化,没有在公司最好的时候跳去更大的平台,也没有看准更新的行业及时跳上高速列车,耽误了职业发展的时间,不然薪水应该比现在高1/4至少
3 几年间换了3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
对于个人体验是很丰富的,但这不利于长期资源的积累和维护,虽然大家都是互联网生物了,但不在一个城市,确实会失去很多交流的机会和冲动
4 和同事过密,并没有导致什么后果,但此事想来,依旧觉得这一步如果不走,错误2就不会犯了
5 跳槽不积极,和猎头交往不密切,导致涨薪幅度不足
如果你不是体制内,那么在一个企业或者机构里服务,2-3年就是你回顾过往工作的一个重要节点。
即便是等级森严的体系中,3年没有比较可观的调整(即加薪或者升值,最好是升职加薪),那就需要择机动一动了,除非领导特别器重,除非你有上市拿期权套现的预期。
不过话又说回来,哪个老板会特别器重你,但不给你该有的报酬呢?爱在哪里,钱就在哪里,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必质疑。
6 工作还不够努力,主要是对出名的欲望不够强
我们每个人身边应该都有巧舌如簧的人,他们业务能力未比佳,但嘴皮子一级棒,非常会阐述和描绘工作成果,因而争取到了更多的资源。
看起来仿佛是对埋头做事的人有些不公平,但世界就是这样,互联网上最贵的是流量,最难的是用户留存和日活,现代人太容易注意力涣散了,能靠嘴就笼络住人,甚至笼络住真金白银的人,都是人尖儿,要适度向他们学习。
我年轻的时候赚钱能力不咋样,花钱可是大手大脚,顾虑不多的。
现在看来买很多东西纯属糟践钱,白白损失了几平米的房子,主要有这些东西:
1 几千块单件的贵衣服
贵衣服应该只买正装和大衣,且不需要那么多件,因为即便是比较贵的衣服,也是容易腻的,穿不了多少次,很多护理起来要求很高,花钱不说,弄不好就显得档次很低
2 珠宝首饰
尤其是几千块上万块的戒指、项链什么的,看起来都是黄金啊珍珠啊,貌似是保值的,实际上都是心理作用,纯属消耗品,同样会腻,且大概率不戴
需要显得比较精致,那就买一两个精品够了
3 淘宝和小店买的便宜衣服,因为很容易扔,每年扔10件100块的,就够买一件1000块的穿个两三年了
4 各种油盐糖超标的零食,搞得体重忽上忽下,体型变化多端,各类型号的衣服都得备着,花钱且占地方
5 贵一些的包
也纯属消耗品,因为贵包真的未必质量好,五金件屡次出问题,又容易脏容易挂,护理不好比假包还不如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是走过弯路的,主要是原生家庭。
刚工作的时候谁都没钱,我10年前毕业的时候每月8000块,好在住房是公司提供宿舍,吃饭就吃行里食堂,开销不大。
工作没两年,就发现和我一起入职的男同事买房了,也不好意思打听,就感觉是人家家庭条件好,我农村人比不了吧。
那会儿我爸妈确实工资也很低,因为他们生育早,我大学毕业了他们也就45、6岁,拿上高级教师岗不久,也比较艰苦。
我自己吭哧吭哧攒了几年,期间又换工作跑去上海折腾大半年,一直没赚到什么钱,紧紧巴巴地有个二三十万了,也学人开始看房子,折腾许久,弄了个老破小,实际上已经错过了房价的低点,算是买在山腰上了。
这点上很难讲是因为我家穷的问题,还是我是女孩的问题,我父母一直对买房不上心,当然他们自己也不买,直到去年我说房价下行了我再看看换一个的时候,我妈才拍了钱出来支援。
几年前他们应该也是有的,只是我哭穷哭得少了,没有提前用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
所以我微博也好,文章也好,反复在说:人是以家族为单位竞争,同样的钱在不同人手中效果不同,年轻人最缺钱,最应该获得支援。爹妈只会存银行,你若是早点买对了,这几年资产该翻番了,远远超过一切理财产品。
买房问题还有不少历史文章,自己去读吧:
把这些错误回顾出来,下一个十年,争取少犯错,少跌跤,也希望各位读文的女人,能知道自己是站在浮冰之上,稍不谨慎,就可能跌入冰窟。
大家一起加油吧!
愿你做一个有力量的人
坚持在战争中锻造自己